01
前不久,“谢娜留学”这个热点话题吸引了我的眼球,娜姐拿到意大利多莫斯设计学院( Domus Academy )的全额奖学金让我又惊又喜,难道她这是要开挂的节奏?
记忆中的娜姐,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汉子,是综艺感十足的主持人,是快乐大本营永远的太阳女神。
她曾是一个不会穿搭的女艺人,夸张的搭配简直辣眼睛;
她曾创立了个人服装“潮流”品牌,却被吐槽亵渎了时尚;
她曾被吐槽不配做主持,俗气的表演拉低了节目的档次;
如今坐拥微博9000万粉丝的她,慢慢把这些标签摘掉,拿到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的她表示:比学位更重要的是转型。
02
当你还在吐槽她在节目里疯疯癫癫的时候,她却一秒变安静的美女子,在节目“衣橱”里美出新高度;
当你还在吐槽她表演做作的时候,她却在节目“偶像来了”里面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也成为团队里不可缺少的开心果;
当你还在八卦她和张杰结婚这么久还没生孩子的时候,她毅然决定踏上留学之路,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奔跑。
何炅也在“奇葩大会”中隔空点赞娜姐,称她也会女汉子或者是有人来疯的一面,但是是有逻辑的。
粉丝的爱慕,甜蜜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各类节目中带给观众的惊喜,这些都是她敢于跟自己较真的结果。我们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背地里都有无数努力的因子在支撑。
81年的娜姐今年36岁了,妙龄少女的天真无邪被渐渐稀释掉,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女人的韵味。她也用行动告诉我们:
只要你真的想做好一件事,随时都不算晚,敢于跟自己较真的女人,才能在岁月的打磨里,沉淀出属于自己的底蕴。
03
类似谢娜这种让人敬佩的女神在娱乐圈并不少见:
英国女明星艾玛·沃特森,明明可以靠颜值却硬要才貌双全,从灰姑娘到到女王的蜕变,是她对自己高要求的结果:
她本可以靠《哈利波特》成名,接下来一心拍戏即可,但她没有放弃学业,依旧要求自己做一个每门功课都拿A的资优生,还拿到三所常青藤名校的录取通知。
她本可以接受王子的追求,成为万人爱戴的“最美王妃”,但她放弃成为王妃,却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女王。
她事业上的成功,无不包含着她懂得取舍的智慧: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解想要奔向的目标,更要尝试着尽一切努力去实现。
04
被封为“男神收割机”的林依晨,在演艺事业到达一个高峰的时候,远赴伦敦留学攻读戏剧系硕士。远离浮躁,沉下心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袁湘琴”的单纯已经深入人心,那是我们少女时代的精神寄托;
“黄蓉”的细腻让我们知道,她是一个用生命在演戏的女艺人;
“程又青”的成熟让我们开始反复琢磨她的那句“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
她不争不抢,却默默地拥有了全世界。《我可能不会爱你》中的那句台词“不再是别人的书签,而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是她的真实写照:
获金钟奖影后,并没有让她降低对自身演技的要求,反而不断提升自己硬实力;
热爱旅行,把旅行的见闻整理成书,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轨迹;
婚后平衡事业和家庭,被公公称赞“天下再没有这么棒的媳妇”。
一个女人的智慧,藏在她对自己的要求里,藏在她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里,藏在她待人接物的圆滑里。
你一定听说过,部门的经理在兼顾工作的同时,利用周末进修管理学课程;邻居家的姐姐结婚以后,依旧坚持参加英语培训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朋友们纷纷向你分享最近参加的有趣活动……
当我们在刷网页的时候,他们早已争分夺秒地学习;
当我们在睡懒觉的时候,他们早已起床定下新的一天的小目标;
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时,他们早已默默地武装自己。
很多优秀的女生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没有明星般的光环,只有脚踏实地的追求。
05
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
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持续地释放能量。
姑娘,请自觉置顶你的学习能力。
因为终身学习不是朗朗上口的口号,而是让自己活得出彩的捷径。
读一本好书,在字里行间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去一趟旅行,用心感受旅途的风光,释放心灵的空间;报一个健身班,逼自己练出完美体态,然后洒脱地活着。
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不仅是为了丰富好看的皮囊下那有趣的灵魂,更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要记住,时代会悄悄犒赏那些会学习的人,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