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7第7天,于都县祈禄山镇14km
5点醒,写日记两小时,9点半出发,下午1点半到祈禄山。
下午、晚上看书《红军长征史》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7天行程135km,平均明天才19公里,虽然与预计25公里有距离,不过我很满意了,至少我们出发了,开始了,徒步越来越熟练,身体也慢慢开始习惯。
2018.10.8第8天,赣县韩坊镇小坌村27km 热 修路灰尘大
早上从祈禄山向小坌前进。
沿途在修路,路难走还是次要的,路面积攒的灰尘都有几公分后,一脚踏下去一个深印,都成坑了。最可怕的是各种工程车,汽车,摩托车是一辆接一辆,每次开过卷起的灰尘如同沙尘暴,铺天盖地,无处躲藏,从鼻孔入嘴巴,一段五公里,一段三公里,吃得饱饱的。
中间还翻越了一座山牛岭,走了约5公里的山路,也是不好走。下山后在一个小村牛岭吃午饭。小陈后来说没有吃饱,还想吃的时候,发现菜没有。菜的分量真的很足,是我们太饿了……
吃午饭和当地人聊天,他们说去年有两夫妻,男的骑马女的开车重走长征路(后面一路上我们都听到了有人谈起他们,朋友也认识他们,在遵义还差一点与他们见面)。
路上看见在工作的筑路工人,看看他们,我们吃点灰真的不算什么,徒步也没有什么,相比红军就是在玩。每天都有热水澡洗,有热水泡脚,有舒适的床睡,想吃什么想喝什么都可以买到,途中想走就走,想休息就休息,更没有追兵,没有围追堵截,唯一不能坚持下来的就是主动放弃,要战胜自己,敢于胜利。最后,希望这段路能早日修好,各位筑路者辛苦了。
下午5点半到小坌村。看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40p
宾馆老板说买的别人采的野蜂。是活的,里面还在动,密集恐惧症不要看。
2018.10.9第9天,信丰县城36km 热
修路灰尘大 脚伤
今天计划到信丰县城,早上从小坌出发,路上又在修路,又吃了6公里灰。
这只是一般的小灰尘,遮天蔽日的只顾着掩盖口鼻没空拍。
路上听百家讲坛曾仕强讲《易经》。11点到韩坊镇,离此东南11公里就是信丰百石圩,那是红军突破由粤军防守的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打第一仗的地方。
在韩坊吃午饭,菜太好吃了,尤其是老板推荐的豆腐夹肉,小陈吃8碗饭(碗比较小)好像就是这次,我们平时就是2个菜,这餐点了3个菜60块,小陈说光这道豆腐夹肉就值60块,我表示赞同。下午走路时他还说吃得太饱,想吐,也是长征路上记忆深刻的一餐。
饭后在韩坊邮局把《红军长征史》和王树增的《长征》(小陈带着没有看完)寄回家,减轻负重,继续向信丰县城前进。
今天是我徒步以来最伤的一天,走了27公里后右脚开始疼,发软,用不了力,找了一个树干当拐杖。最后五公里小陈帮我背包,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一直忍着疼痛,他背着2个包,也是累。就这样我们在夜里走了快2小时,晚上8点半坚持到了信丰,两个人都累瘫了,但是我的脚好了很多,明天在县城休整一天,参观。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41-66p
★ 中央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后,向赣州、信丰、安远地区多路前进。排兵布阵,刘伯承说如同“抬轿子”一样,左边前面是红一军团,左边后面是红九军团;右边前面是红三军团;右边后面是红八军团;中间是军委纵队;后卫红五军团。
中央红军在突围前,曾将要经过的地点通知了陈济棠,声明只借道而行,保证不进入广东腹地。
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广东新军阀陈济棠被人称作“南天王”,与蒋介石集团之间一直存在矛盾。为保存实力,在第五次“围剿”时开始与红军接洽谈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为减轻中央红军突围西进的阻力,派中央红军代表潘汉年、何长工同陈济棠部谈判,双方于1934年10月5日达成五项协议:一、同盟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二、解除封锁,互相通商。三、互通情报,用有线电话。四、红军可在粤北设后方医院。五、可以互相借道,各方在现在战线后退20里。五项协议为后来中央红军顺利通过第一、二道封锁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5年10月19日、20日,中央红军主力先后到达仁风圩(街)、双芫(园)、牛岭、长洛、桂林江等地区,粤军第一道封锁线前。21日突围战打响,双方战斗仍相当激烈。直到粤军得到陈济棠示意后,稍事抵抗、防守一番,从重石、新田、古陂、韩坊全线撤退,向安远、信丰、南康集中,让出了中间大道,红军主力随即向信丰东南地域前进。24日晚,红军各路先头部队开始西渡桃江,抢占河西要点,掩护主力渡河。25日,红军从安远、信丰间大步穿过,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和红军其他部队从信丰南北先后渡过桃江,突破了由粤军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继续向西前进。
在这次突破中,红军损失3700多人(包括挑担的民夫),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在百石圩战斗中牺牲,成为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资料数据来自《红军长征史》《长征》《长征记》《中央苏区史》《红军长征追踪》《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苦难辉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红军长征记》《陆定一·长征大记事》等书和各地纪念馆、纪念碑、党史、县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