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回忆一下很久以前过年是怎样的情形。现在又为了什么大家都抱怨年味没有了。
其实我想起来的,除了食物,剩下的是悠闲。小时候我每年都有寒假,爸妈在大学工作,所以也有寒假,其他人是怎样放假的,我已经忘了,但是总觉得应该是多过现在的七天。除了在学校工作的人以外,那应该是一年里最长的一个假期。所以在过年之前好久,大家就开始准备起来了。因为外公外婆在另一个城市,而爷爷奶奶平时都可以见到,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是去外地和外公外婆一起过年。
湖北的年货大概都差不多,小年是二十四,不记得要吃什么特别的食物了。年前好久,外婆就要腌制食物。最重要的是自己家的豆豉,这是腌制其他食物的基础,单独用来蘸很多食物一起吃,尤其是早餐的锅盔,也是主要的吃法。外婆腌的豆豉是酱黄色的,很香。我已经不记得具体要多久,小时候对时间的感知很漫长,总觉得要好久好久。先是蒸黄豆,然后阴干,然后在室内让它长出一层灰白色均匀的霉,然后继续晾干,然后加上剁细的红色辣椒和盐,一起封进坛子里。做豆豉的过程非常精细,一点地方火候把握不好就会失败。豆豉做好以后,就可以腌萝卜了。用一种红皮的圆溜溜的小萝卜,像切西瓜那样切成很多瓣,晒干,然后用辣椒、豆豉和盐来腌制,萝卜腌好时也是漂亮的酱黄色,特别脆特别好吃。外婆过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腌萝卜了。
鱼和肉也要提前很久腌好,到了过年时就能直接吃。而天气也是关键,不到腊月北风起的时候,鱼和肉腌不出那种风味。腌肉大概简单一些,腌鱼就很麻烦,要先处理鱼鳞内脏,然后为了入味,鱼背也要剖开,刀工很讲究,然后均匀地抹上盐。抹好盐的腊鱼腊肉都用绳子吊起来,放到楼顶的阴处去风干。其他家大概还腌腊肠,但是外婆不腌。腊肉到了腌好的时候,切一小块蒸熟,然后细细切成薄片,每一片都晶晶亮,仿佛完全透明了。除了直接吃,用来炒泥蒿炒菜薹炒年糕,实在是人间美味。
还要蒸糯米来做米酒,年夜饭上有一道甜汤是要用米酒来煮莲子和罐头橘子的。除了那道甜汤,平时早餐也经常用米酒煮汤圆,或者冲蛋花。那时平时比较少吃糯米,蒸好的糯米除了做米酒,外婆总要另外盛一小碗拌点糖给我吃。
临近过年前几天,外婆就更忙了。除了瓜子和甜食比如麻片京果麻果焦切是买来的,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准备。首先是做炒米,炒米是用蒸熟又阴干的粳米炒的,在一口大锅里,需要翻炒好久。每年总要备一大袋,晚上饿了或者早上起来不想吃别的,就舀一碗,可以加糖也可以加盐,用开水一泡就可以吃,也可以用藕汤鸡汤来泡。除了炒米,还有各种油炸的点心,面皮炸的翻饺子,松松的一大片玉兰片,为了防潮,和炒米混在一起。
这些零食准备好之后,临近过年的前几天,就要开始准备卤菜。卤猪肉牛肉,卤海带干子卤千张,卤藕卤鸡。肉都是大块大块准备好,藕是一筒一筒的,海带和千张是用绳子扎成细卷的。到了要吃的时候,都要切细。
然后是炸物。炸圆子,炸茄夹,炸藕夹,炸鱼,炸花生米。
到了年三十的头一晚,外婆几乎没有时间睡觉,炸食物,准备三十的菜。到了年三十,中午以后街上就冷冷清清了。所有的商铺都关门,所有的人都回到家里,济济一堂。年饭通常吃得很早,下午贴完春联,四点左右舅舅就会出去放鞭。一大挂鞭放完,大家就回到家里坐到桌前。这时桌上已经摆了一圈凉菜,花生、炸鱼、各种切好的卤菜、腊鱼腊肉。大家坐下来,就着小酒吃着凉菜,等着外婆的第一个菜上桌。
每年的年夜菜其实都是固定的,包括上菜的顺序,但是从来不嫌单调,大家都默默期待。第一道菜叫合家欢,用了大约十种材料炖煮出来的,包括鹌鹑蛋、猪血、蛋糕(鸡蛋不加水蒸出来的)、鱼糕、木耳、荸荠等等,象征一家团圆。后面的菜顺序我记得不那么清楚,包括萝卜炖牛肉,烧鸡,珍珠圆子,蒸鱼、蒸肉、蒸茼蒿,烧玉环,炸藕夹,黄花菜炒肉,甜汤,炒菜薹,筒骨藕汤,最后是一道烧鱼结尾。而外婆总是要忙到最后一道菜做完,才上桌吃饭。
等到酒足饭饱,收拾好碗筷,大家就开始打麻将或者围着电视看春晚。晚上外婆又开始准备宵夜,一般是米粉点上红糖蒸的米糕。过零点时,要再放一大挂鞭炮。
熬了年之后的初一,街上就开市了。我已经记不得有什么其他有趣的东西,唯一记得的是一种很薄的大肚子细颈的玻璃器皿,轻轻一吸一吹就会叮咚作响,小孩子一般都经不住诱惑要买一个。然而这种东西实在很娇弱,拿着不小心碰到哪里,或者吹的时候力气大了,它就会碎掉,所以从来留不过正月。而这种东西又只有过年才有卖,所以到了第二年一定还会缠着大人再买一个。
之后的日子,都是走亲戚串门逛街。家里总是用一个大圆盒子装满糖食和瓜子来待客。这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的重要任务是上街买烟花。这件事一般都是由我完成的。我看着不同烟花的外形和名字,猜它们放出来是什么样子,然后晚上就充满期待地等着看是否如我猜测的一样好看。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正式过完了年。
所以小时候的年特别长。那时日子那么悠闲,在过年前好久就开始期待,慢慢地仔细地准备年货和食物,期待的情绪慢慢酝酿,在过年的那天达到高潮。之后还有一个漫长闲适的时间段,让辛劳了一年的人得到充足的休息。那时候过年真的是件大事,而且有浓浓的仪式感。
自从外公外婆过世以后,年味早就不在了。孙辈们都大了,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小姨舅舅们也为了新的工作去了不同的城市,在那里重新定居下来。几乎再也没有一大家人能聚齐的春节。
除了过年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年,只有短短的七天。很多漂泊在外的人到了除夕那一天才能回家,来不及为春节做什么准备,甚至连心理上都没有调试到过年的状态。食物虽然丰富,然而少了那种漫长的时间精心准备的过程,食物也就没有那么令人期待。短短几天还没来得及休整过来,就又要踏上归途,去奔赴一个又一个繁忙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变化,大家不得不接受。
世界总是在不停变化的,大家无法固守那些过去的条条框框。有时候我在想,能不能有什么办法,把年味留下来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