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持续获得写作灵感

来自网络

写作如爬山,累,难。在外人看来,写作之山高大壮美,充满诱惑,许多人因此心生向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毕竟我也曾在写作门外徘徊良久,叩开门扉之后,我才发现,眼前景象和想象中不同。

写作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偶尔写篇文章,抒发下情感,可能让人觉得有趣。不过若是写一百篇、一千篇,或是干脆把写作当职业,日日写,像工作一样,那所有的乐趣就都没了。好些人,就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开始写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就停笔,不敢再写。

我认识一些作家,或者说写作者,他们没有一个认为写作是轻松有意思的。他们认为写作很苦,不仅在于身体层面,还在于精神层面。写作虽然看起来完完全全是一种脑力劳动,但实际上,它对身体的消耗非常大,毕竟在一处长期静止不动,十分伤身。

对写作者另一个致命的威胁就是灵感的枯竭。灵感是写作者创作的源泉,它就如喷泉的泉眼,有了它,便有一汪清水,没有它,便是一片干涸的土地。许多写作者,写过一两个名篇之后,便再无作品,他们也曾坦诚表示,因为没有灵感,写不出来了。

那么作为写作者,如何找到灵感,并持续获得灵感,便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说说我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行走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和现实有些差距,亲眼看到的,印象才更深刻。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既然如此,文学便不能脱离生活独自存在。作为个体,即使阅历再多,对生活的体验也只是茫茫宇宙里的一颗尘埃。要想弥补不足,尽可能获得更多体验,行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许多作家,喜欢在民间寻找故事和灵感。他们居无定所,浪迹天涯,做许多冒险的事,探访有趣的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稍加整理和修饰,便成为一篇篇动人的文章。

几年前,美国人何伟的中国三部曲《甲骨文》、《寻路中国》和《江城》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让纪实文学散发出新的光芒。何伟是一个爱行走的中国通,他用十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记录一个个典型中国特色人物,写出一篇篇充满人文气息的文章,从而受到追捧。

还有作家小鹏,因为行走,写出了《背包十年》。演员陈坤,写出《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行走,在任何时候,都不失为一种获得灵感的好方式。如果有钱有闲,多去走走,对写作者来说绝对是件一举两得的事。

☞读书

有人写作靠行走,从现实生活里汲取营养,有人写作靠读书。

书本里,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智慧和知识,只是对普通人来说,这个知识的宝库太过巨大,让人不知从何下手。

书本里,有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有现实故事,想象故事,有美好,也有阴暗。如果你读的书足够多,一样能获得行走般的效果和感受。

博尔赫斯说,“人类发明的种种工具中,唯书本为大。除书而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门的延伸,而犁和剑是手臂的延伸。书本就大不相同了: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博尔赫斯一生痴迷读书,八十几年时光,清醒时几乎一直在读书写作。从书本中,博尔赫斯获得了写作的灵感,更让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许多人称他为“作家中的作家”,就是因为他的写作从书中来,到书中去,作品带有原小说特征,既具有形而上的艺术思维方式的普适性,又容易模仿,所以后世追随者非常多。

台湾作家唐诺,自称“专业读者”。著有《尽头》、《文字的故事》等书,内容多为书评,穿插写作感悟。虽然他的书源于其他书籍,却包含甚广,旁征博引,类似百科全书一般。还有许多人熟悉的作家六神磊磊,依着金庸的十几部小说,一样能写出好文章。

对于普通人来说,获得写作灵感,读书应该是最好的方式。

☞新闻资讯

信息时代的好处就是获取资讯的成本小了,以前,想要知道天下大事,只能读书看报,相应花费不小。现在,只要有手机,能上网,打开微博,微信或者新闻客户端,所有资讯便扑面而来。

古人所说的读书不如行路,往往也是从获取资讯的角度说的。那时,没有报纸,如果不出门,真的只有一方天地。现在则大为不同,即使是宅男,想要了解些什么,搜索一下基本就能解决。

新闻资讯,是对社会事实的报道和书写,即使不如亲眼所见,事情梗概均已明了。你所需要的便是多收集整理,把有用的东西转化,为自己所用。相关的软件也非常多,比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随时随地都能记录。

总之,这世界不缺少题材,只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倾听和收集

有人并没有很多阅历,但却能写出非常深刻的文字。这类人除了读书,一般还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他们善于倾听朋友的讲述、网友的讲述,甚至陌生人的讲述。

比如大冰,经历虽然丰富,但他的故事却大多来源于他人的讲述。他认识很多人,做过很多职业,有很多朋友,倾听诸多人的讲述。他写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 好的》本本畅销。一方面源于他讲故事的本领,另一方面源于他故事里的那种泥土的气息。

作为一个写作者,要学会收集和倾听,倾听朋友们的故事,陌生人的故事,每到一地,可以多交些朋友,多听些世事。

当然,在网络时代,收集故事的渠道也多。比如通过微信、微博建立一个话题,让人们写出自己的故事,然后再将这写故事转化为写作素材。这种写作方式的持续性就很强大。

☞日常生活

每一天,我们的活动,都要接触各种人和事,家人、同事、朋友、客户等等。

每见一人,每聊一事,便是一个可用的素材。

比如早晨出门,望见路上拥挤的交通,你可以想到城市生活的种种。望见一个窈窕孤单的美女,可以想到她可能失恋的事实。看到菜场熙攘的人群和路边摆摊的商贩,可以想到生活的不易。或者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却什么话也没说,可想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你要善于利用他,从中获益。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写作感悟,若能对你有所帮助,那也是很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