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只海鸥,又觉得不是海鸥,但确实就是一只海鸥。
不安分的海鸥。
一群海鸥,不要破坏规则,不要破坏飞翔就是为了觅食,抢食。说得通俗易懂就是为了生活,看左看右,认认真真的做一只乖乖的海鸥。
就连乔纳森的父母都不支持他练滑翔。
他是不被理解的。他说:妈妈,我不管什么皮或骨头,我只想知道我在天上能干什么,干不成什么,只想知道这些。
他的爸爸说:“飞行当然是好事,可是,滑翔不能当饭吃啊呀,别忘了,会飞不过是为了吃。”
他层妥了协,回到欧群,一起觅食,一起抢船上的面包屑。他发誓要做一只普普通通的海鸥。
他是孤独的。不甘心的人总会扑捉不特定,不常规的因素,因为他甘心安于现状的人不一样。
停下来!海鸥从不在黑暗中飞行!如果你生来能在黑暗中飞,就该长一双猫头鹰的眼睛!就该有满脑子的飞翔技巧图!就该生着一副猎鹰的短翼!
平常的人听到这句话,就会认了命。但是乔纳森没有。而就是这句话的“猎鹰的短冀”让他找到了答案。
放弃誓言,因为誓言只会甘心平庸的人才会信守。
乔纳森人为:我们可以改变无知的状态,可以发掘与生俱来的优势,才智和技能,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会飞翔。
他成功了。但是却被欧群放逐了欧群。因为他们拒绝睁开眼睛看世界。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自于那些不甘平庸的人,甚至说是一些在人眼里“不正常”的人。比如牛顿,比如爱迪生,比如陈景润。就是他们不同寻常的视角和做法,才有了“万有引力”的陈述,才有了“电”,才有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推动”。
他破了世界纪录,甚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积极,更可喜的事他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族人。
不甘心的人总是不甘心,人的欲望也是无止境。
他想拯救欧群,推动整个欧群的进步。一个人的成功只算是成功,不算伟大,不算博爱。他需要同尺码的人一起完成这样的使命。
学飞翔的海鸥也越来越多,也都尝到了飞翔成功的喜悦。乔纳森成了欧群的神话人物。
故事写到这,乔纳森的故事也应该结束了。但是却有了第四章,我不想看到,我不愿看到,但是这本书最具魔力的地方也莫属第四章。
尝试到成功喜悦以后 ,海鸥们对乔纳森开始摩拜,开始追捧,开始纪念,不再想着练飞翔,也没有了时间练飞翔。统治者的力量和仪式会慢慢地、慢慢地扼杀了他们再次选择生活的自由。
海鸥已经不是海鸥,海鸥还是海鸥。
安东尼不再是安东尼,忽然疾飞的一只陌生的海鸥说:“你可以把我看成'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