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小李
因为过几天就要去参加南京亲近母语讲坛了,届时将有幸见到作家张晓风,所以周六去广州图书馆时,便借了她的一本散文集。
初识张晓风,是初一下学期时学的那篇《敬畏生命》,从此,散文便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天刚亮没多久,太阳还是一个浑身透着红光的圆球挂在天边,没有刺眼的光芒,世间一切皆如此般柔和而清凉,有太阳却没燥热。
我已来到学校,打开门窗,就像初中时那样,在开窗的那一刻,深吸一口窗外的新鲜空气。那一刻,我以为我还是那个梳着小辫子的初中女学生,青春洋溢。我也以为自己还在乡野,推开的是那扇木窗户。
怀着这样的文艺情怀,我打开了张晓风的《散文集》,今天本来应该看第四篇的,但我却想再回味一下第三篇《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或许早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她们的脸却清晰地在我的眼前和心中。
在张晓风那里,那些人是小学时谦逊的语文老师,是那个米店里的老板娘,也可能是那个在路边等待救援但作者却没有伸出援手的老人……
那些人,在我,也可能是小学时我写“竹”字时,提醒我没有写钩的老师,因为至今我还记得他微笑着指着那个红色的字告诉我要注意的细节。
那些人还是高中时那个给我烧姜汤的人。我高中就读一所省重点高中,远离家乡,如果够久,那得一个学期才能回去。
可我是那么一个恋家的人,还记得初中时还在县城里就读,每周都可以回家,可我却熬不过一周,每次周日刚回校,周一晚上就已经想念我的妈妈想念得紧,于是一放学,背着书包就往家里狂奔。
跋山涉水,就算要经过无人的荒山野岭还有危险的悬崖边,我都会义无反顾,虽然我胆子特别特别小,每次经过这些地方时,也会用最快的速度奔跑。甚至回家后,第二天早上为了赶上学校的早读,我会三四点走夜路来上学,而那时候我的妈妈或者我妹妹和村里面的小朋友必然会陪伴我。
可高中一下就得离好远好远,我那不识字的妈妈又不能再次送我了,我也不能免费来回了,那股子思念家乡的劲儿就这样被压下来了。
如果就思乡的愁也罢,可我又偏偏到了青春期,心中开始暗恋那个长相俊秀成绩优异的温润公子起来。这般愁苦,便在下着雨的冬天里,更加深厚,以至于久咳不止。
有一次去外面餐馆吃麻辣烫,咳得严重了,引起了老板娘的注意。她温馨地告诉我:“多喝姜汤,然后用姜汤泡脚,会很有帮助的。”说完,还顺便问了问她的老伴:“你说对不对?”她的老伴连忙点头。
我说:“宿舍里没办法煮姜汤。”
她说:“我帮你煮好,你放学就来提。”
我放学真去她的店里,她已经准备好了两大桶姜汤,还温好了橘子。让我一起带回宿舍。
在宿舍里,我把用杯子装的姜汤倒到自己的杯子里喝了,内心暖暖的,然后把其他姜汤用脚盆装好,开始泡脚,脚也暖暖的,浑身都暖暖的了。
想起考上省重点的那天,家里很高兴,学校的老师都来我家,在村口就放起了鞭炮,无上光荣,感觉自己就像是光宗耀祖了一样。
可悲伤的是,我得一个人拎着棉絮,一个人搭车,去了遥远的他乡,读书。没有家人的陪伴,更没有谁来探望,虽然自己去了一座知名学府,却像被流放了一样。
此刻,有这姜汤,有这温好的橘子,我感觉很温暖很温暖,而这温暖,却是一个陌生人给我的。
她给我的关爱和感动,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虽然我还桶的时候,给她30块钱,还写了很长的感谢信,可她只收了信,没有收我的钱。
其实,我知道那些钱,根本就是侮辱她的善意,可我无以为报,我真的很感谢她,想为她做点什么。
高考结束后,我去学校拿通知书,还特意带去了家乡的特产,可放假期间,他家店门紧闭,我想,肯定也去旅游去了吧?
我遇到了那些人,也许那些人也遇到了我,因为无以为报,我便也学习她,在力所能及时,我便伸出自己善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