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是一个自我改变的过程:接受一些新理念,把它们组织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作为今后思考和行为的依据。
一个人即使看到很棒的内容,但由于知识输入的途径有限(单纯阅读),这会导致即使理性上在阅读的时候相当认同,但是从感性上,内心无法对新认知的真实性确信。而新的知识,必然和已有的知识有所冲突,在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新知识就被大脑里已有的知识驱逐出去了。而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些本来就认同的认知,披了个新马甲。
解决的办法之一是现实检验——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就在现实中去检验,用现实的结果来确定感性对新知识的认同。这种方式的不好之处在于——检验需要时间和条件,真正能够在现实中检验的知识其实极少。更别说有些内容其实根本是无法检验的。即使是那些容易检验的知识,比如管理技能,检验起来也需要极大的代价。
第二个方法是把新知识组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是一个人读书时候吸收新知识的最好办法。不过它也有个缺点无法弥补——新知识的可信任权重来自于它关联的知识的权重。如果是在已经有很多正确知识的领域,那自然是没问题,我们自然地会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用良好地结构组织在一起。可是,如果是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是一个已有知识扭曲和错误严重的领域,那就麻烦了。在新领域,本来就可确认性缺乏,而且知识如何互相组织本身就是个大难题。而在那些扭曲和错误知识众多的领域,我们吸收的内容是可以被这些错误知识认同的知识。当一本好书在面前时,这些错误的知识会贬低和排斥这本书,把它贬低成谬误,名不符实。
第三个方法是找一个可以完全认同的偶像。这个方法好处其实很多,一则是内心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二则一旦认同了,那潜移默化学习的速度是刷刷的。不过不好的地方也特别危险——万一你认同的是一个邪教领袖怎么办。这种可能性,还真存在。依人不依法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另外我们这个时代,被当成偶像的大多是娱乐明星。认同这些人,可以学到的就…
第四个还是找人一起读书了。哈哈,写到这里不想写了。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