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明

春至燕归,梨花落尽,又是一年清明时。

《淮南子》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记忆中家乡的清明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很多年来就流传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多种民俗活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古往今来,清明似乎与“凄雨”“追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这一天承载着太多太多的忧思,已注定是一个感伤的日子。

多年来,每到这一天,村里同族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扫墓,青壮年在前面抬着五层大盒,年小的拿着鞭炮、纸钱、桌椅等在队伍里穿梭打闹,奔跑的空当儿眼珠却齐刷刷的随着大盒的颤动而滴溜溜的转着。大盒的最上层放一壶上等陈年佳酿,摆上碗筷茶具等家什,下面几层家族殷实者大多放些整鸡整鱼、各色点心之类,贫瘠者此时也不能太寒酸,几家要凑些瓜果肴菜、煎炸小炒依次摆放其中。来到坟地,大家的神情都很严肃,按辈分大小围成一圈,这时有胆儿大的孩子偷偷趁别人不注意从大盒里捏出一块肴肉来,引起一阵哄抢,遭到大人的呵斥。到了祖林后爷爷都是在最前面,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一个又一个圈,并不时地提醒我们,这是“凤”字辈你老爷爷的家,一共老弟兄仨

……

知晓了已故亲人后,大伙齐动手,开始为坟墓培新土,孩子们也不闲着,每人拿一摞彩色纸条争着压在坟头上,不一会整个坟地便焕然一新了;然后开始祭奠:爷爷先把食品供奉在墓前桌上,轻声劝慰故人在那边要好好生活,不要惦记家里,我们一切都好;最后倒上三杯酒,并将纸钱焚化,大伙依次上前磕头。

岁岁年年,时光无情,爷爷现也成“故人”,每年清明活动依然如旧。留在记忆深处的还有扫墓最后环节,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的四周。相传,如果谁家祖坟上柳枝能够发出新芽,那么这家必有光耀门庭之后人等。故惹得孩子们三天两头的向坟地跑去观望,也会因此踩坏了坟地四周的庄稼,碰倒了菜畦上的木栅栏,回家常常挨上父母的一顿叱骂。但有时会真的发现点新的情况便开始向伙伴们炫耀,彼时的不快早已忘却,那神情仿佛已经飞黄腾达似的飘飘然起来。

清明在孩子的记忆里,可不是笼罩大多数人心头悲凄哀思的情绪,而是有着和春天一样欢快明媚的心情!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错的,小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品种繁多的风筝,要想玩只能靠自己动手做。先劈几根纤细的竹片,用细铁丝固好支架,再剪张漂亮的画报,最后用煮好的面糊一黏,一个漂亮的风筝就做好了。其实当时做的风筝大多是“瓦片”、“三角”之类,但这样已足够了,三五个玩伴来到旷野,有迎风拿风筝的,有拽长线的,还有加油鼓劲的,各司其职,煞是热闹。风筝飞上了天,歌声也悠悠飞上了天: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的清明节,雨水很多,这几天都在淅沥沥的下着,已经收进衣柜的棉衣,又被翻捡回来穿在身上,都依然抵挡不住阴湿的寒气...
    骆红梅的简书阅读 250评论 1 2
  • 时间真快,掐指细数,我已经有将近六年的时间没有回来扫墓了。过去总忙着求学,忙着工作。今年终于有机会与大家庭一起踏青...
    爱奋斗de美美阅读 657评论 5 4
  • 文/我叫杨土地 1 我小时候,清明节还不是法定节假日。一切关于清明节的活动,都在清明节之前进行。 江南的三四月,已...
    我叫杨土地阅读 618评论 0 2
  •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两天的雨绝不仅限于雨纷纷。冷空气嗖嗖,天竟然还格外凉。正如今年的陵园,冷冷清清,不像往年般香火鼎...
    森森动力阅读 375评论 1 8
  • 老家是今天扫墓,远在他乡的我心里总是有些惆怅。一直在外读书,然后是工作,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扫墓了吧。因此,上次在...
    新生的新生活阅读 200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