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光死”是一个俗语,本来指一见到阳光会死去。现在指的是一些听起来美好的事物一旦曝光于现实,美好就会荡然无存。
有些学生也存在类似现象。
一位同事说,有学生,不敢批评,一批评“见光死”。他说本来这类学生犯了小错误(包括作业),指出来就能改正。但你一批评教育,他就表现出厌烦,然后在你课堂上表现出不好好听讲了,作业也不好好好做了。大家听了以后都说深有体会,然后说还有一种学生不敢表扬,一表扬也是“见光死”。
一名学生,不能长站、快走和跑步。他平常能遵守纪律,听课认真,按时交作业。他家长给班主任通话,很含糊地说了自己孩子身体不好的情况,要求老师在上操、体育课,运动会上“不要管他的孩子”。家长措辞不当又不明说该学生具体问题,班主任就在学校进行了解,得知该学生得了一种病叫“筋膜炎”。于是,班主任把这个学生的情况告知了其他任课教师,叮嘱任课老师注意学生安全。两个礼拜过去了,大家很少让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免得站立),相安无事。语文老师觉得孩子可怜,利用休息时间询问了学生具体情况,并鼓励了他。谁知,这个学生第二天就故意在语文老师课堂上睡觉,做练习时,他也故意不做。
大家在一块讨论这种“见光死”现象。我认为现在教育环境复杂,学生思想也很复杂。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冷不丁做了一件好事,你不失时机(老师以为这是改变他的大好时机)表扬了他,希望他感受到受表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他觉得自己怎么变成一般学生了,那不就与众相同了,那他以后怎么展现个性,这不就“同流合污”了!所以,他会表现的更加不遵守纪律,以体现与众不同。这,就“见光死”了。
有些学生,自己是特异体质或身有残疾,他们特别敏感,老师要是过度关心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于是,他们反抗。这,也就“见光死”了。
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更为复杂,学生的心理更难以捉摸,作为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多学习多研究,教育的路才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