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见过一个形容社交恐惧症的贴切比喻:“社交恐惧者看他人的眼睛,就像妖怪看到照妖镜。”无论他们如何伪装自己,一眼就足以被打回原形。
我以前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哪怕是我最好的朋友来找我玩,我都觉得没有我自己一个人待着自在。
上学的时候走在大街上,我总感到别人在看我,如果对面有两个人边走边笑着向我走来,那她们十有八九是在笑我。
那时候自己最大的痛苦就是:我不想走出家门和外面的人有所接触,可是我不得不出去和人们社交和来往。
2.
经过我的总结和梳理,我把社交恐惧症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心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现实中的自己却和理想差距太大。
我曾经希望自己只要出现在人群中,就应该是优秀的,不容被忽视的。
可我越是这样想,就越是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而没有放在事情本身或者自己身上。常常在别人的一个咳嗽,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和一个不可琢磨的笑容里无法自拔,认为那是不是别人释放出的不喜欢我的信号?我是不是被人讨厌了?
所以为了让别人喜欢我,我开始迎合别人的意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理所当然得被忽略,被当成透明人。
因为和人的交往中丝毫没有成就感,所以我就越不喜欢跟人交往,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2)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左思右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害怕失败,我一定不行。
记得小时候我妈邀请同事带着小孩来我家玩儿,我和那个小男孩都会弹电子琴。
在那个年代,家里的孩子如果有点什么才艺一定会被要求在客人面前展示的。
而小男孩的到来,带给我一种对比心理。
当时我的等级比他高,我妈把我吹得天花乱坠,说:她什么曲子都会弹,你们俩今天都弹一首吧。
我一听这话,心理开始打鼓:我应该比他强吗?如果我弹的没他好怎么办?我妈会生气吧?他们会看不起我吧?
心里巴拉巴拉想了一堆,结果还没弹手心里就捏满了汗,一坐在凳子上就满脑子空白,弹的磕磕绊绊的,最后一首完整的曲子都没弹下来。
而那个小男孩,弹了一首很简单的曲子,顺利地弹完了,获得了两边大人的赞许。
我妈对我极其失望,当然是在那个小男孩走了之后才表现出来。
现在想想,我把全身力气都用来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了,哪还有力气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于是,事实证明了我心理素质不好,我不行。
于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不接受自己。
(3)太过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
我记得高考之后有一次,我们有一次毕业聚餐。
参加之前我心里那个忐忑呀,我语文考的不错,应该不怕见语文老师;数学没发挥好,分数还不如模拟考试的时候,如果数学老师问起来,我该怎么回答呢?我是不是应该说,我对不起他才能谢罪?
他会不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让我很难看呀?
我就抱着这样的心情去参加同学聚会,整个过程都在担心,饭也没吃好。在别人开怀畅谈的时候,我躲在角落里,生怕数学老师找我敬酒,然后问我成绩怎么考的那么差。
结果,我想象中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数学老师来找我敬酒的时候,我高高举起酒杯,把头沉的很低,极其卑微地说道:老师,我对不起你。
数学老师笑开:你哪对不起我呀?
我说:我考的没有平时好,这次发挥失常了。
数学老师问:是吗?你考了多少分啊?
那一瞬间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内心戏都是演给自己看的。我那么害怕他会批评我,以至于我在整场毕业聚餐上都处于游离状态,而他竟然不知道我考了多少分。
3.
上班以后,我发现自己有这种社交恐惧真的不行。
看到同事走过来,别人不主动跟我打招呼,就不敢跟别人打招呼,怕人家如果不理自己的话没面子;
同事之间有时候小声嘀咕一个事情,我总觉得是在说我,以至于我总要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发泄自己的情绪,让同事觉得我情绪化,影响团队和谐;
领导安排一个工作给我,还没有做就先打退堂鼓;
就连找男朋友,我的多疑敏感也让我喜欢的男孩对我敬而远之。
原来,我的那些不好的归因:自卑、缺乏安全感、敏感焦虑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
这样下去,我的人生将一塌糊涂,于是我花了很大心力改变自己。
很幸运,我成功了,那接下来我就把成功转型的关键写下来,希望对你有用。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任正非说过:“在人生的路上,我希望大家不要努力去做完人。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去改造缺点,等你改造完了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呢?”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想方设法做一个完人,去获得别人的肯定,从而在社交中取得好的占位。解决问题才应该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优点让它尽情发挥,而缺点就大方承认,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去弥补。最重要的是要以做好事情为目标,而不是关注别人哪里比自己强。
在爱情中也是一样,你怎样的矫揉造作,都不及你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给对方来得更有吸引力。
那些能够做到包容、让人轻松、不拘小节的人,只需要真实,不需要完美,一样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在社交中得到好的回馈。
(2)你没有那么多观众,别再给自己加那么多内心戏。
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你喜欢一个人,那个人很可能也喜欢你;你厌烦一个人,哪怕你装的再像,他也极有可能厌烦你。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对你完全无感。
他们关注自己的事情还来不及,谁有功夫成天换着各种各样的眼神来看你,让你猜他此刻对你的想法?
我们给自己编造的那些跌宕起伏的剧情,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而别人并没有参与其中。
所以我们只要明白一件事就好:每个人最关注的人,只有自己。
(3)你很好,不用获得所有人的肯定和喜欢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获得所有人的喜欢,那就错了。
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周杰伦是首屈一指的歌坛董事长。
很多粉丝臣服于他不拘一格的才华和他对音乐的驾驭能力。
然而就在那些狂热的粉丝近乎失去理智地迷恋他的同时,也能听到另一个极端声音的存在。
话都说不清楚,还玩音乐?长成那副死样子,还能当偶像?
这些人很明显对周杰伦不只是不喜欢,还有不尊重。
没办法,人红是非多嘛。承受得起喜欢,就得承受得了非议。
可是他的事业并没有因为那些骂声停滞不前,专辑年年出,电影电视剧也没落下,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后来,他娶了嫩模,结婚的时候还收到了众多粉丝送上的祝福,当时“万人情书”的情景盛况空前。
你说他是不是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小音乐人,逆袭成了CEO,迎娶白富美,实现走上人生巅峰路?
有那么多人不认同他,他一样活出了自己。他无需在意所有人是否喜欢,他只专注自己做的事就够了。
作为我们普通人也一样,并不需要刻意取悦别人,得到其他人的喜欢,只需要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够了。
人生那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取悦别人上。
马斯洛对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这样定义的:人倾向于充分地发挥他的潜能,不断地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
我是星潇月,愿你不再恐惧社交,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