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超安静的图书馆》|图书馆里的人都在干什么?

京都的图书馆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闲来无事,在网易云课堂打开一个纪录片。只有26分钟,很快看完。

这个小小的二层图书馆,坐落在银阁寺和京都大学附近的大道上。图书馆建立于1973年,初为当年爱读书的学生交流的场所。渐渐,聚集这里的人趋于不同,每个人在这里度过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后来,就成了现在这样。

不同于我们平日里所见的公立图书馆,它的门匾上是五个字"私人图书馆"。收费标准是2小时25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也不贵。

这个图书馆最吸引我之处,是它有一些小隔间,注重个人隐私,营造安静而独立思考的氛围。

纪录片的记者进去时,无意扰乱这一方静谧,于是用笔谈形式和人对话。

第一个接受采访的女士被邀请到了休息室,她说自己在学习的是业务管理软件的业务指导。她认为,IT行业不断变化,新事物不断涌现,如果不勤于学习便跟不上。

第二个接受采访的人翻着一本厚厚的字典,笔记本上写着一些外语。这个在京都呆了四十多年的男人,学的是缅甸语。他说,父亲当年在英帕尔(印度城市)的战争中生还下来,学了一些战时的越南语词汇。男子在父亲去世后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本字典。原本对缅甸语没兴趣的他,也开始了学习的8年历程。因为,他想追寻父亲的记忆。后来去了缅甸时,他连报纸内容也能大致看懂。这大概,就是最深的怀念吧。

第三个接受采访的女士,称自己是一个以画蘑菇为兴趣的助产士。她在图书馆找了些有蘑菇绘本的书,在笔记本上画着各式各样的蘑菇。这可爱的一幕触动了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爱好,从中,寻得内心的安宁与纯粹的快乐。

印象最深的是一对高三的学生,纪录片采访了他们三次。他们是好友,但一个在1楼,一个在2楼学习。采访者觉得好奇,便问出心底的疑惑,他们回答:"在一起容易讲话,还是分开来效率高。"

有一个写稿的女士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自己的本职是建筑公司,现在在为一家类似市民网页杂志的网站写稿子。业余写作,这状态大概类似于我们简书的写作者吧。

许是孤独,许是健谈,她笑着和记者谈了许久。她直言自己无处可去,只能来这里。在这里许多年,和身边人只是脸熟,却不认识。这里,和她一样的中年单身者居多。

再次开拍时,被访者是一个加拿大的博士生,来日本学习东洋医学。一个职业是送报员的五十多岁大叔,他为了重返数学老师的岗位,还在刻苦钻研数学。

一个追踪全世界猩猩多年的研究生说猩猩在丛林中从不群居,从不建立族群,而人类是孤独的。他补充,人类也有想独处的时刻,比如他寻了这处安静的图书馆,独自思考一些事情,这种心情就接近猩猩了。

大概,我们和近亲猩猩的基因,还是有些相似之处吧。

看这部纪录片,也是因为我本人爱图书馆。常在那里写写文,看看书,度过一整段静谧的光阴。

流连于书架之间,以寻宝的心情在书籍之间逡巡。偶然寻得一本,灵魂和作者相遇,便像是和投缘朋友交谈。沉迷书中的方寸天地,不觉日已西落。

有时,会专门出远门,去一家装潢精致典雅的书房。随便翻开一本城市的老照片集,或是摄影书,或是其他任何有趣的书。喝着奶茶,悠悠度过一段时光。

而后,天色渐晚。合上书页,踏着夕阳,缓缓归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天后,就是5月20号,一个被自动认为是和爱情相关的节日。那你是否想好怎么向对方表达自己心意了吗?没关系,好在还有...
    爱之依阅读 290评论 0 0
  • 在这个自媒体高速发达的年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众多写作者中,最让我震憾的莫过于保姆作者范雨素了。 我不是行家,不能够...
    庄心爱写作阅读 457评论 2 5
  • 尽量不要拼接字符,用自定义标签来完成 用winform的形式更佳
    Lulus阅读 182评论 0 0
  • 要说美食多的城市,帝都北京一定是榜上有名,这里除了有高大上的餐厅之外,更有接地气的平价美味。 小吊梨汤(新奥店) ...
    好吃的呆兽阅读 608评论 0 1
  • 每来一次大姨妈,就像坐一次过山车,我说的是我的情绪状态。身体底子太差,所以痛经痛得厉害,每一次就像死过一回似的,就...
    风雨无阻ylxq阅读 232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