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从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每到王朝末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屡见不鲜,虽然大部分农民起义被朝廷镇压或被后来兵变的其他贵族或藩镇首领剿灭,例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张角,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但是农民起义在我国历史上也是有成功的例子的,比如汉朝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
远在我国千里之外的英国也和我们一样有过农民起义的例子,1377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二世颁布人头税政令,这些政令使得英国人民的处境急剧恶化,也激化了平民阶层与贵族之间的矛盾。1381年,英国埃塞克斯郡的农民率先抗议人头税,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之后起义迅速蔓延全英国,英国平民瓦特泰勒被推举为这次农民起义的首领。在瓦特泰勒的带领下起义队伍迅速壮大,他们一度击溃王室军队,最后在伦敦将理查二世包围在伦敦塔中,虽然因为瓦特泰勒在后来和理查二世谈判中被绞杀,这次的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是也给封建贵族沉重打击,使农奴制度趋于消亡。
但是与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有所不同,英国的王朝末期农民起义较中国的农民起义少很多,并且规模通常不大,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全国爆发的起义,像刘邦,朱元璋这样起义成功,从平民变为天子的事例更是没有。
实际上英国历史的王朝更替往往是前任王朝的旁支取代了前任王朝,比如诺曼底王朝的威廉一世是前代西萨克森王朝爱德华国王的表亲,金雀花王朝的首任国王亨利二世是诺曼底王朝末代国王的外孙,之后的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的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后裔,而成就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都铎王朝首任国王亨利七世是兰开斯特王朝的母系旁支,都铎王朝的末代国王伊丽莎白女王膝下无子,临终前指定她的姐姐玛丽女王的儿子苏格兰的詹姆斯一世为英格兰国王,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而斯图亚特王朝的末代国王安妮也是没有子嗣,安妮女王驾崩后英国议会选举了安妮女王的父亲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的儿子汉诺威的乔治路易,是为汉诺威王朝,汉诺威末代女王维多利亚的儿子爱德华继承王位,由于爱德华随父姓,所以汉诺威王朝结束,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开始,哥达王朝处于一战时期,因为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一姓氏来自德国(维多利亚女王是和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伯爵结婚的),所以英国百姓对于哥达王朝有敌意,所以乔治五世将王朝名更改为温莎,也就是现在英国的温莎王朝。
纵观英国历史,虽然英国王朝前后更替次数很多,但是英国历代王朝或多或少都与前代王朝有一定血缘关系,可以说王室的血统一直流传至今。
英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大部分是由于王室没有直接继承人,只能找家族旁支的贵族继承王位,因为姓氏不同,所以改王朝名。或者最后的国王是为女王,继承人随父姓,因此王朝更名。
相比于英国,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大部分是由于国内阶级矛盾严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已经彻底站在对立面,下层农民的土地被上层贵族侵占,农民阶层利益受到损害,无法正常生活,于是揭竿而起,虽然受局限性影响,农民起义很难成功,但是也会给统治者沉重一击,而最后能取代现任王朝的很少是农民阶层,大部分是前朝权臣,或是富农阶层。比如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终取代杨家的李家实际上是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时还是并州太守。也有一些朝代的更替没有经历农民起义,由权臣直接逼迫幼主禅位,像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不废一兵一卒情况下逼迫后周幼主柴宗训禅位,建立宋朝。北周权臣杨坚在周静帝即位后控制了北周朝政,周静帝在杨坚杀害北周五位王爷之后禅位于杨坚。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经常会有农民起义发生,虽然成功的比较少,但是也经常会有农民起义发生,而英国的王朝更替却没有太多农民起义更没有成功的呢?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统治阶层对于农民阶级压迫太重造成的,但实际上英国古代贵族阶级压迫农奴阶级的例子绝不是少数,在双方都有对底层民众严重压榨的情况下,为什么英国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大规模全国爆发的农民起义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中国古代从秦朝开始所实行的制度就由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分封制是指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封土的主人通常被称为诸侯,诸侯需必须听从天子命令。 诸侯掌控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控制权,管辖地区的人民虽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子民,但实际上受本地区之后的管辖。当诸侯实力大于天子时,虽然名义上还受天子命令,但实际上已经有不受天子控制的实力了,而天子如果实力弱于诸侯那么他也很难管理控制诸侯。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防止秦王朝再像周王朝一样统治地位受到诸侯国挑衅,废除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也是从秦朝开始。
中央集权制度旨在削弱地方政府力量,加强中央政府对国家的统治权。在秦以后的王朝,皇帝对于皇权的把控度也越来越大(有些皇帝登基时年幼受权臣把控,不算在这里)。
而英国在中世纪时候还在采用我国秦之前的分封制,英王管辖各公国,侯国,伯国的领主,贵族领主对自己封地的管控权极大,贵族领主封地下的农民受领主直接管辖,因此如果农民受到压迫想要起义的话通常是起义他们的领主,而不是直接起义国王,这一点与中国是不同的,我国古代由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所以地方的农民如果受到严重压迫而起义的话,他们会直接起义皇帝,而不是该地区的首领由于每个封地的领主不同,所以英国农民起义通常是某个受压迫严重地区的农民起义该地区的领主,而其他地区的农民如果受压迫程度并不严重的话,他们通常不会跟着起义,也就是说英国农民起义通常很少有大规模或全国性,他们一般是局部起义,除非是国王发布全国政令,损害了全国底层的利益,才会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是英国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
自秦灭六国之后,民智被开启,如果说在夏商周时期民智未开,再加上统治阶级强调君权神授,当时的百姓认为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间的,所以对于王位不敢有非分之想,而秦灭六国之后,人们意识到所谓天子并不真是上天派来的,也不是不可取代的,所以才有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也深受这句话影响,可以说陈胜吴广的起义为我国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坚定了受到严重压迫的下层农奴阶级想要翻身做主人的决心。
而英国历代王朝没有被下层阶级的起义推翻过,英国平民阶级对于王权的渴望不像中国平民阶层这样强烈,再加上英国王室也一直鼓吹君权神授的思想,就连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瓦特泰勒,在一路打进伦敦之后没有想到杀死理查二世,反而是想和理查二世谈判,足以证明英国平民的脑海里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理论没有深刻的概念。这是英国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二。
与中国古代越往后的朝代皇帝越加强中央集权不同,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的权利高于王权的原则,英国国王把控朝政的权力越来越弱,到20世纪后,英国国王已经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摆设,与此同时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它也是一场社会关系的变革——工业革命使英国原先两大对立阶级有上层统治者与底层平民转变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也就是说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社会存在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而是资本家与平民的矛盾。换而言之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平民如果受到严重压迫,那已经不是贵族阶级对他们的压迫,而是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压迫,如果他们想要反抗压迫,就不是反抗国王,而是反抗大资本家,这是英国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三。
虽然中国古代制度和英国古代制度使两种制度,但是中英二国实行的政治制度都是在当时最符合本国的,中国古代因为中央集权制再往后的朝代中逐渐实现了大一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融合,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而英国因为实行君主立宪制,使资产阶级在英国日益强大,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使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以上观点为本人观点 不代表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