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称交九、头九。这一天对城里人、成年人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只是天气更冷了,雾霾更严重了。然而,对于农村人、小孩和老年人来说,这天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冬至是冬天真正的开始,其在物候农业上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交九这天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故有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气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是金梅竞艳开。”交九后的每一天白昼都会逐渐长一些。在合肥在俗谚“吃完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的意义与作用并不只体现在天文地理、物候农业方面,它的独特之处则是体现在关于人情的风俗习俗之中。
头九日,北方人则是吃饺子,另有些地区则是吃羊肉汤,而南方人在这天是吃汤圆的。然则,地处南北交集地带的中原地区,风俗是不同的——吃冬至面。
小时候的冬至都是下着雪的,也总是在上学的日子里。依稀记得放学后路边的雪凇,地上排成列的人的脚印、鸟的脚印,还有谁家黄狗花猫追逐的脚印。爱玩的孩子会在路边的树桩上用雪堆小人,有时也会引来一群孩子。大家一起堆雪人,小手懂得通红,还在嘻嘻哈哈的。大家边走边回头看那雪人,似人非人,又像这又像那,权在想象。打打闹闹,不知不觉就到家了。农村乡下的孩子没有像电视里的那样,有父母,或是爷爷奶奶,或是保姆来接过书包。有的是三两条花色不一的狗,不停地摇着尾巴、围着孩子打转,时不时地仰着头舔孩子的手,用沾着雪的爪子扒孩子的腿。花猫们则是在凳子上、桌子上冲着孩子眯着眼,绵绵地叫着。这冬天里的热闹可不能少了它们。
天黑了,雪下得更大了。姥姥姥爷在厨房里生火做饭。面条,是姥姥最拿手的“工艺品”。将一团面,变成炙口的简单美食,这是姥姥快乐的原因,也是为我们所钟爱和留恋的原因。头九晚上的面条是辣的,形象为“辣面”。姥姥擀面,姥爷烧火,我们在灯下写作业,抑扬顿挫地读着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九九加一九,牛耕遍地走。”姥姥擀好了面,切成条,抓上面,就换上姥姥去烧火了。灶膛里的火焰窜上窜下,水在锅中鸣笛。面下锅了,翻几下,点上清水,等水再开一番,面就熟了。再在锅中码上切好的白菜,盖锅。再加上辣椒油、辣椒面儿、盐等调味品。厨房里已是烟雾缭绕,香味扑鼻。灶膛中的火向外窜着,锅中的香味也从锅盖的缝隙中向外窜着。
面熟了,一碗碗端到堂屋里。关上门,在白炽灯下,大家端着热腾腾的碗,吃着面,一碗“辣面”下肚,身上暖暖和和的。屋里大家热火朝天地吃着,门外雪千军万马地下着。等到吃回头碗时,门外的雪下得更大了,地上又是一层厚厚的雪……
然而,现在我正坐在充斥着大量二氧化碳的教室,写着关于儿时的记忆,想着家中的老人……只能是想想……
中国的地大物博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风俗习惯。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节日活动是丰富的,是很具有节日韵味的。现在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却也因此丢弃了很多真正具有意义的东西,产生了许多矛盾。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着危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更是面临着大危机。虽有继承和努力,却也因这些努力加速了危机。儿时的那些事情和感情不能在现在感觉到,这实是一个大问题!
2016年12月21日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