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很好地为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总会感到很无力,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没有价值,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刚刚阅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中的相关内容: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文中青年的观点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他表示,自己的祖父在养老院过着卧病在床的生活,因为认知障碍就连孙儿都不认识,如果没人照顾就根本活不下去,不管怎么想都好像对别人没什么用,他觉得如果按照哲人之前的观点,只有对别人有用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等于在对自己的祖父说,像这样根本没有活着的资格。哲人当机立断否定的青年的这一说法,他表示:青年的这种说法就好像在说,当自己说明鼓励的时候,有的父母或反驳说自己家的孩子一直在做坏事,根本找不到能对他说谢谢或帮了大忙之类的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举动是在用“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也就是那个人“做了什么”这一次元。按照这个标准来考虑的话,卧病在床的老人只能靠别人照顾,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用。
所以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就好比如果有个人他的母亲是病危状态的,但是尽管母亲什么都做不了,仅仅是活着这件事本身就可以支撑她的家人的心,发挥着巨大作用。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也都是一样的,如果危在旦夕,周围的人也会因为“你还存在”着这件事本身而感到无比高兴,并不要求什么直接行为,仅仅是平安无事地存在着就非常难能可贵。至少没有不可以这样想的理由,对于自己,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去比较,应该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点起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假设闲居在家的孩子吃完饭之后帮忙洗碗,如果说“这种事就算了,快去上学吧。”那就是按照理想的孩子的形象做减法运算的父母的话。这样会更加挫伤孩子的勇气。关注“C果教您修炼秘籍”,带你走向美好未来。如果能够真诚地说声“谢谢”的话,孩子也许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迈出新的一步。阿德勒表示: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一出生就给父母和亲人带去了惊喜、希望和快乐。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和美好现象,所以存在的本身就是合理的。我们每个人在这班人生的旅程中,总是免不了或多或少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谁都无法逃脱。但是,遇见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待它、处理它。即便在我们落入万丈深渊,人生落得一败涂地,一无所有之时,我们也要静下来好好想想,至少我们还有家人,还有自己陪伴左右。我们的存在对这些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他们会再一次成为我们的铠甲,让我们重新拥有勇气,再一次向着美好的人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