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
昨天晚上,Y老师和孩子妈妈联系,想让我来讲一讲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本来内心是拒绝的,但是我想我们平时教育孩子,都是希望孩子大方的、大气的,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做表率、做榜样。同时我也征求了我闺女意见,我闺女支持我过来,所以我就站在这里,讲点自己的感受,权当抛砖引玉,讲的不对的地方不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是我来说点啥呢?Y老师想让谈谈怎么把孩子教育的这么优秀,但是呢,学习是孩子自己学出来的,优秀也是老师在学校教育的好,教育是一门非常专业的事情,作为门外汉,我不敢指手画脚。但是呢,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做了家长这么多年,经验还是很丰富的,我倒是可以谈谈我是如何做家长的,都说家长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做好了,往往事半功倍。
一、多求同少存异
两口子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要求同存异。攘外需安内,这是前提,两口子的教育观念都不能一致,就像高楼大厦缺少一个稳固的地基。
比如:孩子早教上不上、幼儿园是选公办还是私立、校外学科类辅导需不需要报、特长班学那些、情商课管不管用、写作业的时候需不需要家长坐在旁边、孩子教育坚持原则是“棍棒下出孝子”还是“爱和自由”等等,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但是两口子得沟通,最后的结果要心服口服去执行,有一个一致的方向,做到一个鼻孔出气。
二、多肯定少否定
大人都喜欢领导夸、客户夸、同事夸、朋友夸。那孩子更需要肯定,但是肯定、表扬一定要细化。举个例子,陪着老婆逛街,老公这件衣服好看不好看?只说好看,老婆就会生气。应该怎么夸?很好看,这个颜色特别亮,这个花色款式特别新颖,穿身上显身材,特别适合你。
夸孩子也是一样,你真棒!你真厉害!太敷衍,比如你今天写的作业这几个字,横竖撇捺很多位。你画的这幅画,这个小朋友的表情画的很到位。比如你在孩子试卷签字的时候,别大手一挥签个名字就行了,你可以写上,这次考试书写比较工整,某某题做的比较好,理解了出题人思路。
你肯定的地方,就是孩子努力的方向。而且从生理来讲,人听到别人的表扬,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生命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三、多满足少说教
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AJ鞋之类的时髦东西,让你买,我觉得能力范围就给买,可以以奖励的形式买,不要去说别攀比、别烧包之类的,这双鞋子,你买了,他心里舒服高兴了,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去想这双鞋了,安稳的学习多好,能用金钱解决问题那就用钱解决掉。大人都攀比一些东西,汽车、奢侈品,别说孩子了。
四、多开明少封建
思维认知要提高,别停留在老思想上。
举个例子,孩子喜欢听着《K叔讲故事》写作业。之前我是不同意的,不理解的。按照我的观念是影响注意力,一心不能二用。但是我听一个专家介绍,说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同时处理事务能力在不断提高,可以实现一心多用。年龄大的看电影必须看字幕,现在年轻人可以边看电影边玩游戏,还能发弹幕,这就是区别,年轻人同时处理多个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所以一些认知需要不断的改变,很多事情不要停留在原来的认知上。
五、多陪伴少电子
我们家里手机上不安装DY、KS。游戏有,是允许孩子每周玩一个小时手机的时候,孩子安装的。我和我媳妇也是约定的,尽量在家除了工作用手机之外,尽量不碰手机,就算碰,也得看孩子来了抓紧藏起来,别让孩子看见。
不能否认看DY、KS能获得一些知识,但是通过视频类获取知识能力是不如阅读纸质书、甚至不如小红书这种文字形式的。因为阅读是能锻炼思考能力的。可以看,但是不要让孩子抱着手机不放手。
闲着就无聊啊,所以你得负责把孩子业余时间充实起来。所以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去露个营、去骑行、去散散步都可以。家人在一起,是有磁场的,这个磁场能量会越来越强,宇宙尽头是玄学,不得不信。
六、多淡定少焦虑
有天我看有个孩子穿了个T恤,上面写了一句话:我爱学习,学习让我妈快乐。焦虑无时不在,存在焦虑很正常。
人生是一条线,是无数个点组成的,人生每个大事都是一个点,小学也好,中学也好,高中也好,不会因为某一个阶段成绩好,就获得了人生所有,也不会因为某一个阶段成绩不好,而失去了人生所有,存在即合理。克服焦虑,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在我们家长这个层次就得想办法消化了。
举个例子,我儿子在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铅笔字写的特别好,到了高年级,用了钢笔,往一个方向偏的很厉害,握笔姿势怎么也纠正不过来,也上了书法课不管用。也有一段时间焦虑,但是到了六年级下学期,突然字体正过来,卷面很工整。这说明你焦虑也是那样,不焦虑也那样,很多事情孩子大了事情就解决了。
而且据研究,孩子成长过程是有无数个“敏感期”,比如这个阶段喜欢说脏话,这个阶段喜欢吃手指头,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上面我说这些,就是我自己简单归纳总结了一下,每个家庭情况也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一样,我觉得只要咱们给了孩子最无私的爱、爱的规则下的最大自由,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定是幸福快乐的,孩子肯定孬不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