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仅八岁的学生,被要求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承认自己偷过好几次笔,其遭受的打击的确过于沉重,想来是挺心疼的。我当年也在全班同学面前罚过站,那时候脸皮厚,不懂羞愧,就是觉得站久了腿比较酸。当然,罚站只是身体难受,公开承认偷窃却是心中忐忑。
1.如果孩子遇到了好老师
话说回来,如果是一位三观很正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会如何处理?小编正好有几位关系比较好的老师,有教小学,有教幼儿园的,也遇到过一些三番两次偷拿同学物品的孩子,这些老师的做法可就人性多了。
他们会趁着办公室空无一人的时候,把孩子单独叫进去,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最后问道:是不是拿别人东西了。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已经掌握比较充分的证据,让孩子自己承认,无非是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帮他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那些勇于承认的孩子,往往当场痛哭流涕,承诺洗心革面,重新做个好学生。
要是他不能顺利地跨过这一道坎,极有可能在错路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再也无法回头。刘备曾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滴水穿石,积微成著,每个人的性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打磨而成。所以说,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时,或者迷茫而颓废时,有个贵人带你走回正轨,是多么的幸运。
若是孩子偷窃之后死活不愿意承认,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之后,依然油盐不进,最终放弃,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你以为只要死不承认就能蒙混过关,却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将会就此改变。
当你长大成人,偶尔仰望星空,回想多年前潇洒离开老师办公室的那一刻,会不会流下悔恨的泪水?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2.如果孩子有位好父母
倘若孩子有位三观端正,细心且关心的好父母,一般也不会干出偷窃的事情,因为平时一旦出现随意偷拿家人东西的倾向,早被父母严厉制止了,将不利因素及时扼杀于萌芽状态。当然也有一些粗心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倾向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不过一旦被老师告知,等孩子回到家中,也会用心沟通,认真开导,实在不行,再用些手段,总会有效。
说到底,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如果孩子犯错,父母首先要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以至于让孩子树立起了错误的观念。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那么看看是不是他身边的朋友有问题,孟母三迁,毕竟还是很有道理的,不然孟子怎么能流芳千古。
倘若以上原因都不是,应该就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了,心理问题最难处理,需要家长有充足的耐心,花点时间,慢慢开导,若是严重还要求助心理医生。心病不治愈,终将留下大患,不只是影响三观,还会损伤身体,发展到极端的将有自虐倾向。
千万要明白一点,替孩子文过饰非不是爱他,而是害他,而且会害了他一生,毕竟你能替他挡一次刀,总不能挡一辈子吧?小时候的小拿小偷可以视而不见,被人指责时可以据理力争。等他长大成人,外出偷盗抢劫或者贪污索贿时,你还能做些什么?最多花钱找个好点的律师,然而,钱再多也换不回他的自由。
3.你分得清帮他还是害他?
无论如何,让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当着那么多同窗好友的面,公开承认自己偷窃的错误,跟几十年前野蛮的批斗大会没什么两样。说到底,老师只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并没有公开审判的权力,就算孩子犯错,也应该按照程序来,而不是以私刑的方式当众羞辱。
作为家长,理应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如果孩子多次偷窃,老师必定会有所察觉,很可能跟家长有过交流,有些家长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反而认为是老师或者同学栽赃陷害,由此导致双方矛盾加深,以至于老师逼迫孩子公开承认,并将前来理论的家长直接拉黑。
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偷笔了。其次,一定要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偷笔。第三,对于孩子与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责任,向老师和被偷窃的学生道歉,并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转变他贪图小利的心理。
最后才是质问老师,为什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样羞辱自己的孩子,毕竟应该被羞辱的是家长,同时让孩子在旁边好好看着,这就是偷东西的代价。这个代价不只是孩子一个人承担,父母同样会被连累。就算孩子现在不理解,长大了总会明白,可惜到那时候早已后悔莫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