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孩子们领了新课本,
家长们买了新书包,
送进教室后说的第一句话往往是:
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知道没?
然后转身就去问:
今年班主任是谁你知道么?
数学老师换了新的,有没有经验啊?
你们家暑假英语培训班在哪儿上的?
……
运筹帷幄的父母们
别忽视了
孩子在新环境中因不适应而露出的焦躁不安
1
英国有一档争议性很大的节目
《天才儿童》(Child Genius),
邀请了许多年龄很小,
但智商超群的孩子,
他们的智力甚至超过大多数成年人。
5名未满13岁的孩子
上台角逐“天才儿童”的头衔,
一场单纯的孩童比赛,
最后竟演变成双方父母之间的心理博弈。
为了取胜,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在比赛过程中打断评审,
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对的,
无理取闹到生生争回他们认为正确的1分,
才善罢甘休。
当这些“天才儿童”回答失误时,
不满和失望立刻出现在大人的脸上,
父母说的最多的话竟然是:
“你有没有搞错!”
“也许你并没有我们想的这么聪明。”
“最终的目标就是胜出,这也是社会的法则。”
……
而在他们小小年纪的脸上,
你看不到一丝和年龄匹配的纯真笑容。
镜头一侧:
11岁的参赛选手拜鲁在做大学程度数学课题时,突然走向书架,抽出一本《如何交友和如何快乐》,他说:我希望能够知道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周国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出了自己的担忧:
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2
同样在中国有一档“天才”类节目《最强大脑》,里面有一对年龄很小的异国选手,分别是12岁的中国选手李云龙和同样年纪的意大利选手安德烈。
主持人问两人:平常有什么喜欢的运动吗?
安德烈回答:最喜欢踢足球,其他运动也都会玩,周末的时间都在球场度过。
而李云龙却说:自己平时很少运动,也没什么假期。如果能赢得比赛的话,希望可以换来一两天的休息作为奖励。
在比赛的过程中,李云龙以为自己出现失误,突然情绪崩溃,捂住双眼失声痛哭,即使后来得知是一个乌龙,但对这个刚满12岁的孩子来说,这场比赛无疑是一场精神上的酷刑,没有体会到一丝一毫的乐趣。
节目里,主持人曾问过李云龙的父亲:“你知道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吗?”
父亲表示:儿子长大想当科学家,所以他必然不能像其他的孩子那样自由自在,这就是成功的代价!
而当嘉宾问起李云龙理想时,他却一脸茫然“没有”。
上天赐给了孩子天赋异禀,智商超群,但没有让他用这些优势,去完成家长实现不了的梦想。
不能失败,不能犯错。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会历经这些,
爷想:他们宁愿自己一直是不谙世事的小天使,
被期待着、被纯粹的爱着。
3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常常听到父母说:“我是为了你好”。
“别人玩的时候让你学习,我是为了你好”
“不能和成绩不好的小孩玩,我是为了你好”
“帮你报名了5个兴趣班,我是为了你好”
“你喜欢的专业,以后赚的钱少还不吃香,不让你选是为了你好”
“都28了,让你去相亲,是为了你好”
……
无数个“为了你好”就像紧箍咒一样,伴随着孩子的前半生,也圈定了孩子的后半生。
作家蒋勋曾说过:
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限制孩子,甚至以爱之名,因为爱太伟大了,大概你在骂孩子的时候也会说,爱你我才骂你,但事实上,爱应该建立在一个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
“为了你好”不是意味着要把他塑造成你期待的模样,而是让他们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4
世界上有许多对孩子有益的事情,
比如吃蔬菜、游泳、跑步……
但在这些事上,
你所需要的就是引导他,
而不是强迫他。
许多家长秉承着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的原则,
在孩子学习上,
坚持“硬碰硬”的虎妈虎爸式教育。
要求他们不停地学,不停的前进,
孩子什么时候丢失了童年都不知道。
会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却不知道覆盆子、皂荚树、蝉鸣……
那么学习的乐趣又是什么呢?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家长和孩子却又不得不面对考试的压力。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比重加强,
孩子们需要学习背诵的诗词篇目越来越多,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
谁说学习古诗词一定会枯燥无味?
国学讲师张羽潜心研究诗词10年,专注孩童教育,整理归纳出最有趣、最有效的古诗词学习之法。
从沙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
从项羽到杨慎的诗人词人心声,
原来,听古诗真的可以过耳难忘。
九月开学季,
张羽老师携两档最新音频类节目:
《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
《学校欠孩子的一堂诗词课》空降蜻蜓FM。
陪孩子在睡前故事中走近传统诗词文化,
在枯燥的上学路上聆听古人的字字箴言。
9月1日-10日开学第一课,
凡在蜻蜓FM上订购张羽老师任意一档诗词节目,
均可享受5折优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