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是当故事看吧,如果没有时代认同感或者觉得有些内容太胡编乱造,可以当成解乏的小说看看,抛开我这渣渣写作功底不说,至少我反应出来的场面是那个年代真实存在的,大家就权当一乐,大家有任何的建议我都会尽量及时回复。
其实在游戏中我有很多的戾气,和网络队时期长时间做队长有关系,那时候说“Rs脾气好时1V5,脾气不好时1V9”我经常TK不听话的队友…这是负能量的东西,包括你们现在去看冬瓜,茄子之类的,他们描述的那些线下赛那种要求队友配合的场面,每个职业选手都深有体会,CS中枪法不是唯一,战术也不是唯一,而执行力是关键的关键,否则别去触碰战队赛,指令就是交给你的就是打中路,这局你的任务就是把中路给打下来,觉得有困难通过语音反馈情报,如果你溜了,转点了,队友不知情,造成整局进攻便秘,那你就不配存在,我不管你是不是明星选手
后来我们才知道,半决赛虐我们13:3的,是当年的市冠军,WCG省冠军,大区前三,WCG全国8强,我们才有些心里安慰
分割线
那时候我们的学生时代,职业选手是一个梦想,一点不比成为了娱乐圈超级明星差,会受到万人敬仰,但光鲜亮丽的背后,谁能体会那个时代的痛苦
很多人觉得,当职业选手很好玩,可以打游戏赚钱,可以不限量的用公司的全部最好的设备,可以出人头地,可以X粉,但在我们那个年代,职业最多就是一段幸福却痛苦的回忆
打篮球好玩吧,但是职业选手就是乏味,那CS或者是电竞也是这个情况,肩周炎,肌腱炎,颈部硬化都是那个时候留下的病根,大家可能对职业选手的工作比较感兴趣,那我就大体说说:
1,场地,其实哪怕是对于罗技这样量级的公司,那时候也没有一定的规模,我们是去了城市一线区域的居民区,当时我记得也就是90多个平方,一个长条的桌子,有靠背的椅子,5台选手机器,1台M6,经理那边也有1台,M6机器的屏幕稍微大些,可以满足大家集体看录像需求,配置上我刚开始是用IO1.1加10块钱的布垫,键盘也是PS2接口的老式键盘,时间久了也都落满了烟灰,屏幕是三星当时最流行的“大屁股”,后来才是慢慢有了MX510,518,有一个不开窍的一直用金环蛇,红光鲨,IE3,IO1.1,罗技510,基本上当时也就这些东西了(那时候我最想要的就是罗技的概念级鼠标MX大革命,可惜后来感觉太花里胡哨了,也没啥用)
2,工作,既然是职业选手了,很多时间就不可能为所欲为了,每天干什么都要受到约束(报告老板,我想玩一会混战~),前三个月,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练枪,跑图,练枪的话每天是1500的电脑,70%的爆头,基本上是涵盖了你全部的白天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枪械40%AK、40%M4,20%滴钩,有一天一个队友吐了,原因说出来挺可笑的,是听到耳机里的AK的枪声自己吐了,因为练的太久了,身体承受不住了,当时在战队里,位置分布如下,
我师父是狙击位,负责中路控制权,进攻方负责架点侧身让步枪队友摸点;
他同学负责突破和拉枪线,防守方处于A2位;
我的位置是补枪位和副狙,火车这样需要多狙击位的地图时会在经济允许下双狙防守,也会在师父状态不稳定时担负起团队的狙击任务,同时在突破手阵亡的时候需要补枪和带团队继续前进;防守位于A2和B区随时调整;进攻的道具我需要在第一波抢点中扔完只留一个闪,用于自己断后;
自由位是经过筛选后来补充的新人,也是队伍的指挥,自由人这个位置基本上是一个充满灵性全图乱窜的位置,很难描述具体的工作,他可以出现在任何他认为需要他的位置,同时在进攻方骚扰佯攻区域,甚至撕开缺口后直接一波直接涌入进去,在那个没有教练,没有暂停的时代,队内指挥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具备生杀大权,可以这样说吧,他说,Rs,这局开场你就直接kill自己,我就会毫无疑问的自杀;Rs换枪残血去送,我们换区进攻,我会在卡点15秒之后犹如制造千军万马的攻势冲进去,然后义无反顾的去死;因为他是我们的指挥,所以任何疑问都是比赛结束后复盘的事情
枪王是一个胖胖的腼腆的大男孩,也验证了“顶级枪男都是胖子”这个FPS中亘古不变的道理,人狠话不多,每次看他的视角总是赏心悦目的,身法,控枪,残局,甚至是他很少用的狙击枪,在我眼中都是A级,甚至是S级的,哪怕是职业选手也有自己的极限,但是随着后来赛事的递进,我始终怀疑他的极限到底在哪,每次也都感慨,还好这个人是我的队友,不是对面的…在进攻方,他大部分处于一个安全位,基本上只要别上头,他不会有和敌人第一接触的机会,我们甚至当时给他专门设计了一个4保1体系来保障在残局时他的血线优势,防守方就是B区了,好吧,和进攻方对比,他还是安耐不住,经常我一个包点闪拖慢敌人,他就顺着闪出去秒人了…
练完了枪之后,就是枯燥的跑图阶段,一般来讲是闭着眼跑,从A1A2跑到包点,在中路来回穿梭,在进攻常规位盲跑到掩体,在自己常规防守位跑掩体,每天都是跑一个小时,然后再换着点位跑,B区的去A,A2的去B,确保在中死闪时(无法躲避的死点闪光)可以跑到自己想去的安全位
再就是组合道具,以时间轴为例,第一步突破架点,第二步站到道具位,根据预判的防守位置确定道具方案开始o3o4,拉低防守血线,方案的不同,大家扔完道具清的点位也不一样,如果大家经常看那个时期的pov,可以发现经常会在进攻时打字“1,2,3”或者“a,b,c”这就是道具方案的各个战队的编号,当然语音沟通比较多,打字比较少
身法练习,好吧,KZ我没跳过,比赛中的config参数也不允许滚轮绑蹲,就是练习连跳,从出生点连跳调到AB区;de_dust2厕所的两个箱子、A平台的绿箱练习旋转跳(180°跳转)、手动按蹲键狗跳和狗跳中急停开枪,静步走——狗跳出——反方向键急停——shift控制人物扭动后开枪——马上下蹲调整3-5发后的后坐力,这就和肌肉反应一样成为了开枪的节奏
再就是手枪局部署,小范围配合部署,残局思路,非常规位分布(非常规位道具同步),双狙战术和英雄AK战术
枪法是战术的保证,意识是战术的灵魂,这时候的CS基本上一切都是从头学起,我记得刚开始练旋转跳,真的能差点让我哭出来,我死活控制不了怎么在起跳时要先拉反方向在空中加速再调整落到位置上,就一个厕所箱子,我居然断断续续的练了一个周才学会,更别说枯燥无味的战术了,每一个战术都是一点点折磨着配合出来的,那时候没有插件,甚至没有专门练习的地图,我们就是天天通过回看M6视角来判定覆盖范围和同步性,效率特别低下
对了,还有海量的POV,DEMO,还要开着作弊器单机看自己的视角,我真心的后悔了,因为那时候为了全职的CS工作,我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家里的阻扰,未来的堪忧,成绩的压力,只有3300元/月的工资,才让我有些许安慰,那时候的职场白领,月收入过了1000都够值得炫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