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来这周是要发串串社群token的经济模型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一个系列的文章打算先写一下——随着币改大热,最近很多人在讨论的通证经济系统设计。
串串的角度不太一样,会有一些跟主流认知不同的观点,请批判看待。
1 通证经济的逻辑起点
这个问题在串串的85号文件作为主题讨论过,文章认为,通证经济的逻辑起点是系统内的各种价值贡献的权、利匹配。
(插画作者:鲤)
最近孟岩老师曾指出,通证经济的关键有二:一是经济设计,二是社区治理。不过串串认为,这两者会在贡献价值的权利匹配之下统一起来,这两者也不该分成两部分来看待。
事实上,哪怕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学本来就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资源配置,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等都是研究的这一议题;二是经济的演化,即经济何以形成、何以发展、结构如何演变等。
通证经济体作为一个经济体,就是通过对系统内各种价值贡献的权利匹配,来实现这个经济体自身的演化。
2 贡献价值测算的难点
基于1中所说的逻辑起点,接下来就该讨论贡献价值如何测算了。
对系统内的价值贡献做测算,必然会遇到的难点,一是如何把各个不同的价值量化;二是一旦量化,各个价值就会形成直接的数值比较,而这里面的计量关系标准,是否合理?这里其实很容易代入设计者自身的价值观,认为这个更有价值那个比较没有价值,这就不合适了。
所以,我们必须讨论,测算贡献价值的标准要满足什么条件?
3 贡献价值测算的标准
这个标准的选取,应当要满足这样一个条件:使得平台和生态中各个用户角色在这里的利益形成一致。
这句话有点拗口,我们举例来看。
比如,如果我们以用户在线时长作为测算标准,那么,基本原理就是能够吸引用户停留更多时间的内容就被认为是更有价值的。根据这一标准,用户如果产生更多在线时长,对于平台和用户自己的利益都是一致的,那么我们认为,这一条件作为标准,是可以被接受的。(根据这一判断思路,我们不难发现,赞未必是一条合理的标准)
当然,实际上做贡献价值测算的时候绝对不会这么简单,因为这里还会遇到两个大问题:一是不同人的在线时间价值的不一致问题;二是以此为标准后畸形的刷数据问题。
4 贡献价值测算的坑
但根据3中所说的标准选用条件,很容易掉进一个坑里:怎样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标准,来把测算统一起来,使得所有人在本系统内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这一标准量化评判,给予相应的权和利。
串串认为,如果往上述方向走,就已经走进了一条不归路。
且不说这样一条标准肯定会被人反向利用刷数据,从而逼得你不得不走上一条斗智斗勇长期奋战的道路;就算真的找到了一条暂时满意的路,也会发现非常“刚”——没有任何转圜余地,完全无法对事态发展进行任何有效调整。
5 贡献价值测算的思路扭转——系统分层
上述的坑,核心在于,我们常常是把系统当作一个系统本身来看待的。比如,我们认为,币乎就是一个系统,所以应该从币乎层面去对所有行为进行价值测算。
但事实上,一个系统越复杂,就越不可能通过某条单一标准把价值测算统一起来。在整个系统的层面上,我们能做的,只是判定每个子系统相应创造了多少价值,而这一标准是可以统一所有子系统的。
也就是说,币乎不是一个系统,币乎是很多个小系统的集合。币乎做贡献价值测算的时候,不需要一步到位测算每一个行为的价值,而只要对每一个子系统创造了多少价值做统一标准的测算。再由各个子系统下的子标准去裁定其中每一个行为的价值。甚至,如果是更复杂的系统,做孙系统价值测量亦可。
6 系统分层的好处
一是防刷。因为每个个人只有动力为自己的利益去“刷”数据,而没有动力为整个子系统的价值分配去刷数据的。举个例子,钱如果分到你手上,你当然动力足,但要是分到你们单位,再由单位分给每个人,你就没有动力去为了单位分到更多而刷数据了吧?
如果设计得更巧妙,可以让某个子系统内部越是被“刷”,占整个系统的价值池分配比例越小,从而从上一层的设计中来预先应对子系统内部的问题。
二是调参。分层以后,对各个子系统层面的价值衡量,除了根据标准自动动态变化以外,还可以引入权重参数,实现对不同子系统的阶段性倾斜。这与4中提到的“刚”形成了鲜明对比,4中的“刚”其实是一种脆弱,而这里,就具有了反脆弱性。
调参的设计,使得整个系统应对极限情况的能力远超4中的设计。其实,哪怕政府,也不过是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税率几个参数,来实现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
嗯,串串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由市场信奉者。
三是灵活。不同子系统从而可以有一套自己的试错和调整价值测算的标准,不会被一刀切。
7
今天一直在讨论价值测算的问题。
其实哪怕完成了价值测算,还只是第一步,就算完成了,那么,怎么让对应权和利与之匹配?
要是你又想用一套标准来决定每个人的权重,决定每个人在社区里各方面的分量,那就又是一条不归路了……
这个问题以后再聊。串串会逐渐把自己的一套关于通证经济的想法写出来,不保证对,但保证市面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附:《通证经济的逻辑起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