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甲方圈圈,听各位大咖干货分享,实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学习就有感悟,在此仅以自身角度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抛砖引玉,帮助甲方朋友多一个思路。
甲方工作为何这么累?
常听做甲方的朋友吐槽工作压力大,且有一个明显的规律是:越是开发周期短的项目,甲方工作压力越大。那么从机电顾问角度看,以商办项目为例,怎样是一个合理的开发周期呢,甲方会遇到哪些烦心事呢?
首先说设计周期,需声明此设计周期不包含产品的研发周期,是指确定产品任务书之后交给各专业设计公司之后的阶段。通常设计周期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主要阶段,各自四个月时间,不同项目前后会有些差异。
方案设计阶段,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是机电顾问的介入时间,大部分甲方在确定了建筑设计师、设计院之后才会定机电顾问,势必会使机电的方案设计周期大大缩短,更有甚者,有甲方认为方案阶段不需要机电配合,殊不知,方案阶段机电专业的介入才会使核心筒大小、建筑层高、场地覆土高度、地下室面积等这些建筑关键数据有效。所以能尽早完成机电顾问招标工作是首要大事。
初步设计阶段,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论证,是建筑、结构、机电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个深度协调的阶段,确定建筑平面布局、完善二级功能空间设计、确定结构尺寸、确定空间高度要求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机电专业有完整的提资配合。有些甲方会把这个阶段交给设计院完成,最大的风险是设计院一边消化方案设计一边配合建筑结构深化,顾此失彼,容易出现错漏或者偏离方案的现象。
目前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都是设计院完成了,机电顾问做施工图的项目已经凤毛麟爪了(很多朋友说这是考虑费用问题,但我觉得综合评定,不一定多花钱的),那么机电顾问的全面审核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作为全程机电顾,施工图审核绝对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旦审核遗漏,势必造成方案设计落地的偏差,也会为之后的招标以及施工阶段工作埋坑,所以,通常施工图审核在顾问公司至少需要工程师审核、总工复核、项目经理总查三步完成,部分顾问公司可能还会配备审查小组,对个别项目的工作进行抽查。理论上讲,一套施工图,经设计院(重点考虑规范责任)、机电顾问(重点考虑可操作性)、甲方(重点考虑公司规则)三方复核,应该不会有重大错误出现了。
再说招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很多是甲方主导的,其实个人认为这一阶段更需要多方合作。先说一下顾问通常的工作流程,第一步是分界面,按经验,这项工作通常在招标工作开始之后做,但我认为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就可以讨论确定招标策略和分界面了,一方面有充足的时间将界面做精细,另一方面分界面对施工图的编制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步是确定品牌要求和主要设备参数,这两项工作通常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会对施工图有所影响,因此需要尽早确定;第三步才是编制完整的技术规格书,特别说明的是很多设计院不会做详细的楼控逻辑,这通常需要机电顾问补充设计。第四步是技术招标文件与商务招标文件的整合,相互查缺补漏,确保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招标工作能够有节奏地完成,相信甲方应该不会很累。
忽然觉得我有点累了,施工配合和调试、竣工验收阶段的机电顾问工作是大量而繁琐的,待我休息一下再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