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越多就会做得越好

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但平均成绩仍无

法维持在及格线。家长和老师为这个问题学生想了不少办法,效果却不明显。后

来,他的母亲请一位心理学家帮忙。心理学家告诉她,她的孩子学科修少了,应

该多修几门课,至少应该和其他学生修同样多的课程。母亲将信将疑,孩子比别

人学得少都学不好,增加课程岂不是雪上加霜?在心理学家的一再要求下,母亲

及其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

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个孩子并不笨,事实上他真正需要

的是如何打起精神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加课程的目的就是遏制他的惰性,

逼出他的积极性。一位叫诺斯古德.帕金森的历史学家,偶然听说此事后,产生了

浓烈的研究兴趣。他随后发现,类似小男孩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比

比皆是,任务太少、时间太多反而使人懒散、缺乏原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

幅度提高错误率。譬如,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

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

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

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在去街头邮筒发信的途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居然

忘记贴邮票了,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中年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

就能顺手完美地解决了。帕金森发现,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

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臃肿,在

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

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你有时候感到很累,也许并不是因为你承担的任

务太多,而是因为你花费的时间太多。在合理的前提下,让自己做得更多,会让

自己做得更好,也更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