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以来从来没有为做某一件事做过计划,说话的时候没有做过;做事的时候没做过;出门的时候没做过,好失败呀,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人生的每件事没有规划,才一直平庸,啥事也没干成,一直是个普通人。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中有一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复盘思维》这本书中提到制作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有一个具体的方向,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减少时间,精力,财力的浪费。按照工作计划去实行,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完成目标,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强。
那么该怎样去制定一个完美而周密的计划呢?
《复盘思维》这本书中提到做计划要遵循5W1H原则去实行,才能使做出的计划非常的全面。我根据自己在读书营的这个现阶段制定了一个5W1H的计划。
1,做什么(What):去做某件事的内容。
读书营里要做的:
(1)读书
(2)读书笔记
(3)听课程
(4)群里答题
(5)看点评和根据点评进行修改
(6)看优秀的笔记和优秀笔记的点评
(7)看优秀学员的分享。
(8)群里温习书籍
只有确定每天要做的具体内容才能在读书营的过程中,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2,为什么做(Why):做某件事的原因和目的。
读书营做的各种具体的内容都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结识志同道合的优秀的朋友。
明确自己的目的,在读书营的过程中就会头脑清晰,带着目的性去完成任务,就会高效率,事半功倍。
3,何时做(When):做某件事的开始和完成的时间。
(1)早读:每天早上6:~8:30
(2)读书笔记:每天早上9:30~11:00
(3)周一,周三,听课程:13:00~14:00
(4)老师的点评以及自己修改:15:00~16:00
(5)看优秀的笔记:16:00~17:00
(6)周二,周四,群里答题:20:00~20:30
(7)每周五优秀学员的分享:20:00~20:30
(8)每周日温习周读书籍:20:00~20:30
对每天需要做的内容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完成每天的任务。
4,谁去做(Who),就是每天规定谁去做各项事情
因为这是我个人的计划书,所以这里的谁去做,当然一切都是我自己去做,去实施。
5,如何做(How),就是每个具体的内容具体是如何做的,怎么做的?
(1)读书:按照课程里阅读方法论去阅读,快速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进行阅读。
(2)读书笔记:按照课程里RIA拆书法去写读书笔记。平时多看优秀的文章,积累素材,积累金句。
(3)看点评:仔细揣摩老师点评的内容,认真分析,然后进行及时地修改。
(4)课程:学习课程之中要不断思考,加深记忆和理解,还要记课程笔记
(5)课程答题:及时地参与课程答题,有助于加深课程的记忆和理解。
(6)看优秀的笔记:学习别人写文章优秀的地方,比如原来是你老师的文笔优美,小美老师历史的深厚,借鉴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笔记中来。
(7)看优秀学员的分享:学习别人读书和写作的心路历程,比如学习梅子老师和建颖老师的坚持,激励自己。
(8)温习书籍内容:及时地参与温习书籍的环节,温故而知新,将书再过一遍大脑。
通过5W1H原则制定的我的读书营计划,看上去一目了然,非常的全面!相信在这么周密的计划之下,配合我积极努力地实行,在这次读书营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成绩,满意的答复。
秦国名将王翦,极为重视士兵的性命。每次接到军令,都会提前做出充分的准备。比如勘察对方的粮草、作战地形,还对比两军的兵力情况。
秦始皇十九年,王翦奉命领兵讨伐赵国。王翦做了详尽的准备,还把士兵做了精简:放俸禄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再从留下的人中考察士兵的能力,最终只留下了20%的精英之兵。最终连续拿下赵国的九座城池,轰动全国。
就是因为王翦做了充足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所以王翦在这次战役中,才能够取得胜利。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凡事开头的第一步就是做好计划,而按照周密的计划去实施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目标,最终取得成功。
说话前做好准备,便能思维清晰,有理有据;做事前做好准备,便能井然有序,有条有理;出行前做好准备,便能防患于未然,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