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来广州,下雨。广州人很烦,说梅雨季,会发霉。我到喜欢,雨很大,后劲很足,下不停,天地间弥漫着雨的味道。
这次来,又非常晴。真受罪,人在室外,湿热的像行走在蒸笼。
“吃在广州”,来了,就得吃好。
找最地道的肠粉、粉面牛杂小馆;吃了最好的潮州卤水狮子鹅头;驱车番禺,寻到多年前去过的一家汕头牛肉火锅路边店,大快朵颐。我四处寻觅,每天都吃的大肚子溜圆,举步维艰。
友人很热情,带我深入老广州腹地,去了家十多年历史的海鲜蒸锅店,很独特。一口蒸锅,篦子上分次摆蒸各式的时令海鲜,蒸锅下部隔着篦子,是加了水的香米和小排骨。热气腾起,海鲜顷刻即熟,鲜美无比。如此反复多次,蒸锅底部的粥也就熬熟了。海鲜的汁水浸透于排骨粥内,美味真是无以言表。
我眼里最初的广州,是部黑白老电影,《羊城暗哨》。谍战片,讲我英俊的侦查员智勇双全斗敌特的故事。小时候很着迷,除了情节扣人心弦以外,洋楼骑楼,珠江榕树,片子里老广州风貌,生于北方,我看着新奇新鲜,记忆也尤为深刻。
八十年代的广州就是个传说。
那时候看广州,还是在小说电影里。街上人头攒动,摩托汹涌,大哥大传呼机,似乎全广州人都在忙碌地做着各种生意,像改革开放的发动机,生机盎然。
花衬衣、电子表、蛤蟆镜……,所有的时髦,都从广州涌来。似乎全国的倒爷都从广州进货;大街上的“广州发廊”,高级神秘的像五星酒店,里面坐着广东各地的“老广”主理,洋气高级的和香港人无异。
听说“吃在广州”,是在九十年代。
我也是在这个时期第一次踏入广州。那时候慢,觉得哪儿都遥远,相对闭塞,强烈的差异化,让我满眼新奇。才知道“喝茶”其实是“吃茶”;各种吃食,花样繁多于瞠目,美味惊叹于舌尖。
如今的广州仍旧稳立于老牌一线。和其他城市一样,随着高速发展,独特的一面也慢慢褪去。有历史感的洋房骑楼,渐渐隐匿在高楼稻麦之中;超级高的“小蛮腰”“水桶腰”连城,各种“通津”小路,却难觅踪影。
还好,广东地区所有的美食精髓都以最好的状态云集于此,“吃在广州”依然用舌尖的美味,传承着羊城独有的魅力。
发展迅猛,飞机高铁、网络物联不断拉近着城市之间的距离,全国大同。餐饮连锁模式,甚至会使我们舌尖大同。
没了差异化带来的新鲜感,一切似曾相识,也许你去哪儿,注定都会变得索然无趣。
小蛮腰的高度,轻松入云。上次来,雨很大。一片雨云掠过,挡住了小蛮腰的腰。
珠江新城,超高层连片。
必须仰视。
生于北方,我喜欢雨。
W
带小明在这个位置,坐摩天轮,环眺广州。
接近水平旋转的摩天轮,在小蛮腰顶部,360°缓慢运转,一览什么都小。
小蛮腰上睇广州。
这次真热。
夜游珠江,两岸不次浦东。
洋楼骑楼,阴湿的墙,乱如麻的电线,或许才是老广州。
目测老先生八十九十,健康健谈,我凑着耳朵上去,一句没听懂。
有故事的阳台真漂亮。
“有权有势住东山”
“寺贝通津”
我最爱的粉店
小香港,番禺,我最爱的火锅。
好看好吃。
点都德,永远全天候爆满。
凉茶不是茶。
天官赐福
潮州卤水巅峰,鹅头,半只。顶级的得是黑色,狮头鹅,起码养六年起。价格瞠目,味道我就不说了。
拆成零件,依然霸气外露的潮州冻蟹。
不赘述了 ,余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