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的铁拳》讲的是一个身份互换的故事,打假拳混日子的艾迪生和崇尚正义与真相的体育记者马小阴差阳错的互换了身体,原本站在对立面的两人在自救的同时也帮助对方走出了自我困境。
许多评论用了“老瓶装新酒”来形容这部影片,我不认同。身份互换是老梗,而开心麻花在其中装填的剧情基本上没有跳脱出这种错位设定的展开套路,艾迪生和马小从意外换身、被迫合作到利益共同、统一立场,最后达成和解,自我成长的常规剧情线索并不难猜到下一步的发展。
但从《夏洛特烦恼》到《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在电影领域的发展和野心的确可见一斑。从剧场走出来的戏剧本身具有先天优势,经过数场演出的打磨和观众的检验,影片剧本在内容和质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保证,每一个笑点和每一个节奏都被设计的精准且可看,再加上演员专业卖力的表演,这都使得电影一开始就和《缝纫机乐队》之类“首见公婆”的“青年”电影在质量上显现出更高的水平。
但这同时也成为开心麻花系列常为人道的诟病之一,即影片明显的话剧痕迹。话剧与电影都在讲故事,但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注重戏剧感,场景和道具需求受限,因此在现实逻辑和虚实转换上的要求弱化,演员在表演方式上也更加夸张,注重表现力。因为表现形式和剧作目的的原因,甚至要追求与现实的超离。而后者无论题材如何荒诞离奇,其本质仍然根植于现实,以故事为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其人物和剧情必须动机合情,逻辑合理,且要具备现实感。就好比话剧是夜里的一个梦,怎样光怪陆离也不过分,但电影就像是听到关于某人的一件事儿,不论怎么讲,首先要听起来像真的。
当然,喜剧的表现方式中,“无厘头”本身就是一种,但如果能在叙事方式上把话剧的节奏缓一缓,增强电影感势必更佳。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特性的确为原有话剧带来了新的表现力。比如本片中主要的拳击戏份,通过电影的镜头表现,增加特写、俯拍等镜头视角,运用剪辑、特效等产生节奏变化,无疑增强了渲染效果。
不仅于此,从《羞羞的铁拳》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开心麻花对电影这一领域更加成熟的探索和发展。整个故事虽然平庸无奇,但如上文所说,片中已经展现了类型片的基本架构和故事完整度,显然团队已经准备走上商业片发展的道路。同时,影片展现出更多的类型元素,如浪漫爱情、暗黑斗争、动作,甚至是功夫元素。这也是其创作者在商业性上的探索表现。但可惜的是,导演做到了有,但做不到好。这让我想到了《火锅英雄》,多类型的不统一反而为电影减分。但如何把别人的东西融合进自己的电影,这个能力对其来说还太过高段,我猜想目前导演只是想把能够吸引观众的类型统统进来而已。
最后,既然是喜剧,最核心的当然是搞笑能力。从开心麻花的话剧,到春晚小品节目新力量,再到《夏洛特烦恼》,可以看出开心麻花的喜剧功力肯定是不低的,其搞笑方式脱离了旧的剧情主导,主要体现在语言抖机灵和包袱反转上,这在《夏》中得到了体现,也被观众肯定。
但在这部影片中,典型的开心麻花式幽默并没有非常有力的体现,反而加入了很多俗套的商业市场中典型的老旧笑点,这让人感到遗憾。虽然我并不认同很多评论吹嘘的工业级的喜剧水平,名曰开心麻花时代,甚至有拿其与周星驰比肩的可笑言论,但我确实认为开心麻花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喜剧内核,在电影中内化个人特色,的确有望在喜剧市场开辟一片天地,也不失为国内电影市场一种新气象。
但从《羞羞的铁拳》中可以依稀察觉出开心麻花电影之路的一个岔口:是节取商业电影大热的各种元素,使电影本身迎合市场,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与特色,站在自己的喜剧核心上发展,前者或许代表着轻松与高票房,后者则表明了文化品牌的塑造,但明显需要付出更多的积淀与耐心。在这个文化快消与电影市场膨胀的当下,开心麻花会做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