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杂记

第二章    过年(年货篇)

        要说当孩子时最难忘的,还是过年那段时间。你听:“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电视里广告又出这个了,这就说明,还那么不到俩月,就过年了。

春联

        一谈过年,那就少不了年货。首先就是春联:我记得小时候,差不多一进腊月,街道边上就陆陆续续的有兜售春联的小摊了。那小摊虽小,春联样式可不少,喜气洋洋的红纸上,潇潇洒洒地写满了人们对来年的愿景:有什么“春满神州花似锦    鸟语花香乐无边  福满人间”哪,什么“江山锦绣春常在  岁月静好福自来  和顺致祥”哪,什么“春回大地福源广  岁转金秋喜气扬  福寿双全”哪等等等等。红纸黑字,就这样带着祝福,安安静静地躺在地摊上等着人们的挑选。

      我那时觉得比较新鲜的,是红纸上印着格子、字写在格子里的,就很好看:细细浅浅的黑线围成一个个小方框,方框里有用虚线拼成的“米”字形,那潇潇洒洒的毛笔字,宛若在外疯跑的孩童回了家一般,被安放在这线与线的小房子里,潇洒、飘逸而又不失规整。那明明还是红纸黑字,但有了格子的点缀,整幅春联就显得那么灵巧、那么可爱。

        还有高端点儿的春联,字是金色的,有的还会凸出来。现在网上卖的春联,有跟剪纸画似的,还有的超级华丽,不光字是金色的,还多了聚宝盆中国结之类的装饰物,我小时候在小摊上没见过这些。再有就是那些保险公司在大街上免费发放的,比如董事集团、中国人寿什么的。一般不会太大,上面还会印着公司的logo……

        我家买春联都会一买一大堆,那时候住平房,除了在大门框上贴的,还要买院子里每间房间的小门上贴的。小门上贴的春联不会像大门上贴的那种似的那么大。大门用的春联,有一人高,按我七八岁的身高来量,比我都高,去贴时得双手托着。小门的春联就小小的窄窄的,也就八九十厘米吧,样式也比较简单,主打一个有就行。贴之前有些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把去年的旧对联撕下来,平房的大门框是石子磨成碎渣渣然后和石灰水泥混合的,摸起来都磨手,跟砂纸有一拼。这么不平滑的门框,再加上旧对联都贴了一年多了,那是相当不好撕。先把大块的撕下来,残留的小块纸就用指甲一点点扣,最后剩下的再小的、嵌门框里的,就用刷子沾了水来回刷,石子缝里的纸就会和碎石子一起,簌簌簌落一地。

        再就是熬浆糊。我家贴春联不用胶带,用浆糊,粘得结实。一把面一碗水在小锅里咕嘟咕嘟熬着,熬到浓稠了、面糊上冒大泡为止。刚熬好的浆糊闻起来香喷喷的,等凉了后就会有种胶水的酸味儿。用专门的刷子刷在春联上,先在四周涂抹一圈,然后在中间画个十字,就可以拿去贴了。“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不知道老爹是根据什么来区分上下联的,至少不是按平声仄声分的,因为当我把这个发现跟我老爹说了后,他表现出一副很敷衍且不屑一顾的样子。

福字

        除了春联,再多的就是福字了。福字样式可就不简单了:除了和上述春联样式一样的那几种,最多的是立体的,字和底部纸张有海绵连着,字也是金色的,周围还有大鲤鱼聚宝盆什么的。这种一般比单一的红纸的要厚很多,是硬纸板的。还有的有些镂空设计,就比如聚宝盆里如意元宝之间的缝缝啦、福字的田字格里的四个洞洞啦、再有就是红色纸板上一些花瓣的图案,这些都有可以扣掉的小纸片,贴之前得先把格子间的小纸片扣掉,让字的轮廓更加清晰。我比较喜欢这种,每次我都争着去扣这个,它们只有边边上涂了一点点胶和纸张连着,用手轻轻一摁就掉了,特别解压。不过偶尔也有不好扣的,这时候就得把边边一点点撕下来,不然太着急的话就容易连带着把画也撕坏。还有的福字上有金粉,每次贴完了就连手上也都闪闪发光的,这也算是沾了“福气”吧。

        贴福字也很有讲究,在我最多小学一年级的年纪,有次和妈妈出门,看到过道里好多人家的福字贴倒了,我还跟妈妈说:“他家门上的字肯定是这家爷爷奶奶贴的,都不识字,字还能贴倒了。结果妈妈跟我说这是故意贴倒的,意思是福倒(到)了。我当时就挺庆幸的:幸好我说这句话时人家没出来,不然这话让人家听了去,我不得尴尬死。

        不过福倒(到)了这个谐音梗我是记得牢牢得了。结果第二年,就因为这个福倒(到)了,我又差点儿闹了大笑话:我家大门上的用的福字,上面画着大鲤鱼聚宝盆什么的,不过是平面的,不是凸出来那种。这年我看我爸爸贴,非要我爹倒着贴,说这寓意着福到了。我爹就告诉我:“纸上没画的,就一个福字的,可以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咱这上头有画的,就得正着贴,不然你一倒着贴,这福气和聚宝盆里的元宝就全倒出来了。”这是我头回发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贴张福都这么有讲究。现在想想也幸亏老爹这么讲究,才不至于我迷迷糊糊地把自己的福气全都倒出来。

灯笼

        每到过年时,房子旁边的邻居家会在大门口挂上俩大红灯笼。很普通的款式。红红的,肚子大大的,肚子上有西瓜纹路似的细细的金线,顶部和底部有俩金环儿,分别连着灯笼的绳子和红穗穗。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觉得灯笼里面一定是手工课本和电视剧里的那样的,有根蜡烛。我时常想:里面的蜡烛是怎么固定的呢?是还有个插蜡烛的小瓶子粘在里面吗?里面的蜡烛一定很粗很粗可以烧很久吧?三十初一就算了,平时为什么还要把灯笼挂那么高啊?蜡烛烧没了还要爬梯子去把灯笼取下来,换了新蜡烛再挂上去得多麻烦呀?烧下来的蜡油滴在灯笼上不会把灯笼点着吗?

        小小的我呆呆地看着高高悬在门两边的灯笼,展开了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头脑风暴。风一吹,灯笼就晃啊晃,我的心就跟着抖啊抖,我害怕灯笼里的蜡烛给晃倒了,把灯笼烧了。我仿佛看到了火苗一点点跳到了我家的树上(平房院子里有很多树,长得高的还会半个脑袋探到邻居家的围墙里),把我家也给烧了。

        不过这个傻乎乎的想法很快就破灭了。很简单:我有天晚上在外头玩儿完了回家时,路过邻居家,不知怎么的就非要看看灯笼里头的蜡烛到底是什么样的,怎么就可以燃烧这么久,而且白天一点儿都看不到光亮。我在底下左转转,右转转,就差把眼镶灯笼上去了。瞅了半天,也没看到那根一刮风就让我的心脏跟着灯笼一起乱晃的蜡烛,倒是看到了里面有颗小小的灯泡儿,才知道原来这是通电的!果然时代在进步!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把这个新奇的发现告诉了我爸妈,理所当然的换来了一顿无情的嘲笑……

      现在灯笼有很多样式了,除了这种胖胖的经典款,还有长方形上头有字的,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款,还是我对象家村里头一户人家的灯笼,与其说新奇,倒不如说大晚上看着让人瘆得慌更贴切:长方形的,上头有字,不过灯笼面是白色的,门前挂着俩白灯笼,我不知道别人看到有什么想法,我就觉得又新鲜有心里发毛。

        想象一下:漆黑的夜里,天上挂着一轮孤月,天空中几乎没有星星,天幕是一望无际的黑,你沿着路灯昏暗的村路走啊走,耳边时不时传来几声不知是谁家的狗叫,走到路尽头向右一拐,又是一条白惨惨的村路,右手边赫然矗立着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屋,尚未来得及粉刷的墙壁上裸露着红砖,已经掏好的窗户洞还没装上玻璃,往里一瞅,是伸手不见五指且能吞噬一切的黑,而那大门两边,高高悬着俩白灯笼……你品,你细品,每次路过他家门口,我都抱着一种想看又不敢看的复杂心理。

窗花

        新年的另一个代表物,就是窗花。它是专门贴在窗户玻璃上的剪纸。内容也不都是花,其实新年的窗花,更多的元素是福字,大鲤鱼。虽然大体上一看都是圆圆的,不过圆圆得边框里的内容可就多了去了:有的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字的右边剪着一丛盛开的牡丹花,字上面剪着平安、富贵、吉祥如意这种吉利话,左边两条大大的鲤鱼,晃动着他们肥厚的身躯,一点点向着福字游去。有的右下角剪了几个小孩儿,他们穿着新衣,戴了虎头帽,笑嘻嘻地去点那红灯笼下头的鞭炮。还有的干脆剪几条大鲤鱼简单围成一个圈,看着简洁又喜庆。

        贴窗花不用胶水,就用湿抹布把窗户擦一擦,留下些残余的水珠,然后就把窗花往上一贴,啪!再用手按一会儿固定下,就可以贴得很牢靠,而且大半年都不掉,神奇的很!我小时候,总以为窗花后头,一定贴一层胶纸,第一次买回家时,我用手指甲沿着窗花边缘扣了半天,也没把我想的那层胶纸撕下来,还把一张窗花给扯破了。

      我那时老是会因为想知道一个玩具的内部构造到底是啥样的,就把玩具整个儿拆了(还装不回去的那种)就比如姐姐有次给了我一把很好看的小团扇,它的扇子柄是透明的,里头有五颜六色亮闪闪的小珠珠,我当时就是想把那里头的小珠珠弄出来玩儿,可惜扇子柄底下那个小堵头,怎么也扽不下来,好像已经给粘死了,结果,我就把那个扇子柄给剪了,小珠子混合着不知名液体洒了我一手,扇子自然也就毁了……诸如此类,种种种种,所以亲戚们都开玩笑说我是小败家子儿,到我手儿里的玩意就没能完好无损过了满月的可能。

        窗花毕竟就是用水贴窗户上的,时间长了,有的就会掉下来。我当时就想干嘛不用胶纸固定上,待一年都不掉。后来我结婚时,夫家就是为了牢固点,把窗花用贴纸贴在了窗户上,一开始觉得挺好看的,也就没撕下来,后来觉得结婚都快一年了,也该弄下来了,结果发现,那窗花整个儿就跟焊死在窗户上了一样,撕一半,留一半(就跟小时候那门上的春联一样),我抹布沾水,使劲儿擦啊擦,一边擦,一边用指甲扣,弄了十多分钟,才把那胶全清理完了,然后回头一看,还有五六个得弄,索性,就那么带着吧,反正除了不太和时宜,也没别的毛病。就突然的心里觉得,还好我小时候用胶带贴窗花只是停留在了想象层面,要真付出实际行动了,就我给我妈平添的这些工作量,她非得打死我。

        就感觉小时候的过年怎么就能够那么快乐那么喜庆呢?到处都是红色:红彤彤的春联、红彤彤的灯笼、红彤彤的福字、红彤彤的窗花、雪地里玩儿的孩子们冻得红彤彤的但依然乐开花儿的脸蛋儿,还有那比任何东西都要令我开心的大红包(虽然大部分被爹妈收回去了)。现在过年,依然有红色的春联、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福字,红色的窗花,过年时可以堆雪人的雪很少下了,不过在外面跑来跑去、喘着气的孩子们的脸颊仍旧是红红的且乐开花儿的,年夜里在微信群里来回抢那红红的红包我也很开心,不过总觉得,长大后新年里的红色,比我小时候,仿佛淡了很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