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勒教》是北朝民歌中比较著名的一篇,《乐府诗集》把它归在《杂歌谣辞·歌辞》里。敕勒,又叫铁勒,古代民族名称。初号狄历,本是匈奴族的后裔。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歌》就是敕勒族人所唱的民歌。
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我国丰富浩繁的古代民歌,更是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性格和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敕勒歌》正是通过对富有动态和生命力的辽阔草原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我国北方人民那种豪爽旷达的性格特征。气象雄伟,意境宏阔。
“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属交代文字,旨在说明敕勒川的位置。但是联系后文,不难看出,这两句更有其独特之处,仿佛画家在作画,起首先勾出背景:广袤无际的敕勒平原,衬以绵亘千里的阴山,显得辽远宏阔,从而为下文描写打好了基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上面的勾勒之后,紧接着又把视线移到天上。天就像浑圆如盖的毡帐笼罩着四方。这个比喻十分奇特,不仅比出了上天笼罩四野的形象,而且连人也比进去了。茫茫平原里,天笼其上,人处其间,空寂、渺小之感油然而生。这是一幅立体图景。然面作者并没有到此为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几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极尽其妙。既有人们感慨的抒发,又有静中之动的景物描写,从而使全诗充满了动态的情趣,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天苍苍,野茫茫”既是感慨又是对前几句意境的概括和揭示,更给画面涂上了一层色彩。结构上紧扣天似穹庐,视线由上而下,把天上和地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种特殊的意境:苍茫,阔远,深邃,恬静。从而进一步烘托出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空寂和渺小。但是希望就在眼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真乃绝妙之极。本来是一副空旷寂寞的静态画面,未免使人悲凉。然而大自然就像变魔法似的,一阵风吹来,辽阔的草原上顿时绿浪翻滚大风吹的嫩草或而倒下,忽而起来,当野草倒下的时候,原先没在绿草丛中的牛羊,一下子显露出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动态画面!这里“低”字用得极妙。“低”是“见”的前提,没有这个“低”字,就不可有“见”字。“见”是“低”的结果。由此全诗的境界顿时为之活跃起来,功夫就在一个“低”字可见我国古代民歌的艺术水平。
清代文论家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显然说的是词,但用来评价这首民歌是不过分的,它通过对大草原辽阔苍茫景色的描绘反映了我国北方民族的生活风貌和人格精神。结构短小,妙笔生致。诗中先写静景极尽渲染烘托之能事,在步步铺垫的基础上轻轻一点,写出动景,动景的出现,使画面顿时变得富有生气。静动结合,相得益彰,意境好,有情味。在语言上并不像这一时期的其他民歌和文人诗歌,四句五言,整齐划一。而是长短不齐,但这并不影响诗的意境,据说这首歌词本来是鲜卑语,后来由北齐的斛律金汉语并演唱。也许句式不够整齐的原因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