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豆
大凡奇妙的事情都是从空穴中来的,所以老先人说:“……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维持人体生命的精微物质大多数也是从人体的空穴“口”中来的,所以人之食色性也,食居老大。
然,人之食色性映衬了人之精气神,若想精气神好,自然是食真养色,色生真性,反之,食不“恰”则色渐衰,继而色衰性孤;食不“中”则病痛生,何来的精气神?
在食色性这个圆运动的循环中,食之老大,责任重大。若食不中、餐不恰,则问题多多。看看生活中周边的朋友们或闭目想想自己便不难发现。
如若多食,消化不良;
如若偏食,五行不畅;
如若乱食,生克逆乱,脾胃遭殃;
如若浊食,身重体湿;
如若贪食,心神动荡,食而不补,得不偿失。
故食,便要“恰”,更要“中”,才是科学之食、养人之食、健康之食。如此,食之物方可补给周身,食之气从舌尖顺达心头,食之生机滋养生命。
餐食有窍,自悟其妙。餐,可餐,非常餐。
心口合一之食为“恰”食,恰餐之食,不光是用嘴的事了,心心念念都可以进餐,眼耳鼻身也都可以进餐,愉悦、轻松、专注、贴合可以真切地参悟并感受到餐之妙。
再说说“中”食,“中”字从口入,“中”是一个I 和一个口的组合,如果我们把这个口看成一个0,相信看到这篇文字的人都不得不赞叹中国老祖宗的伟大与了不起,I和0,不就是中国人天天挂在嘴上的阴阳两极吗?正是这两个I和0,让现代的计算机插上了轻盈的翅膀,轻松快捷地运算海一样庞大复杂的数据,形象有趣地表达世上的各种事物。
人之口与生俱来就像一个0,是人心灵的门户,也是人赖以生存的关窍。腔中之舌,如果能担起I 的职责,则门户、关窍安然,生命 无碍,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然,腔中之舌,若失职或渎职,则“口”中不“中”,便会是另外的百般情形,千般情形了,然而不管是那般情形都不会太如意,至于如何的不如意,您比我懂。
所以非常餐中的“中”食,窍点之二还在于“餐”字,“餐”字意同“参”字,故而先参再餐与先餐再参,甚至不参就餐,长时间进餐的结果区别是很大的。所以笔者倡导,若想“中”食,先参再餐为好,一参自已的“0”,二参自己的“I”,三参自己的00011110,参后即餐,生命可能还是食色性也的圆运动,亦可以成了性色食的反转运动,不管哪种运动,皆能让生命之力运转起来,周流不息,精气神旺盛,生命就灿烂,生活就美好。
人体除了嘴这个外显的腔子外,还有很多腔子,像颅腔、胸腔、腹腔等,当然还有很多小腔子,这些腔子是人体生命运转生机妙出的地方,都是身体需要好好护着的地方,而养护这些腔子,以及腔子之间起连接、沟通、交换作用必定是“中”餐之食——水谷精微转换的气血津液。而对于多数久坐不动的现代人来说,即便是进餐很“中”,但少有运动,气血津液的周流不畅,对这些腔子的养护也未必到位,各种生命信息的传递也不一定及时,腔中的妙有生不出来,生活的乐趣又从哪里来呢?
前面既然提出了非常餐,就来一套不拘场地,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轻盈松活身体,让周身气血畅流,半休眠的细胞苏醒的非常操。非常餐配着非常操,从此拉开生活的张力,让生命开合有度,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