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发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思想认知改变来自每天赋能的火花。
好像听任何的写作内容,都不及问赋能的老师们点拔。依然记得,问过雁容老师好几次,到底怎么写文章呀?最好的答案就是,1. 写作的前提是高质量的输入再加上深入思考, 2.想要持久写作,反馈必不可少。那时的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培养写作的习惯。 最开始的几天,因为大脑之前还是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加上对生活的感悟。有了这些素材,仿佛像做饭有了材料,直接开始做就行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今天要写什么,以前半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一篇文章,渐渐的变的要向挤牛奶一样一直挤,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挤一个小时也就算了,因为每天要完成写作任务,从早上到晚上写文章之前,时刻会觉察到“今天写什么”的这种压力感。
压力当然有积极的方面:它能成为写作的动力,因此会要求自己无论对生活,还是自己的情绪的观察更加仔细,也会迫使自己去思考是否能从具体的情形提炼出抽象的意义,最终转变为写作的素材。
消极的意义就不用说了:压力带来痛苦!没有人生来喜欢压力,谁都想天天过的舒舒服服。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只要你稍微想变得更好,就必须承担更多的压力。想想那些创业的人们,天天在苦思冥想明天的公司应该如何发展,那些销售,每天要拜访多少客户,也可能面对多少冷嘲热讽。
既然压力这么普遍,别人的压力更大。回头再思考自己写作的问题:为什么会因为每天写一篇文章而感受到压力大呢?因为太稚嫩了吧,因为还没有体会过压力更大的事情。
再来思考一下压力,压力只是一种表象,而面对压力的方法不在于压力本身,正好比“一把锁的钥匙肯定不在孔里插着”,这个“钥匙”肯定在别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文章的最开头已经说了,“钥匙”在于输入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