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活才不枉此生?没有标准答案,真正要问的是自己的内心——倾听心的声音。
在尘世混迹已久,我们糊涂了,误以为大脑是我们的主宰。不,大脑只是身体的主宰,而身体,它仅仅是一具驱壳,是灵魂在这一世借居的地方罢了。
灵魂才是真正的自己。而我们的内心,则是灵魂的代言人!这位代言人,它有自己的品味、骄傲与渴望,它独一无二!
我们误以为:
让身体这个驱壳舒服,就是活得好。于是,我们拼搏,追求财富,争取更优越的物质生活。
拼搏原本没错,只是,惯性的拼过了头儿,灵魂被落在了后面。直至某一天,这具驱壳再也无力支撑,在生命之火濒临熄灭的时候,大脑突然一片茫然,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活?我的目标达到了吗?达到了又为何仍然迷茫?……不,我们不要这样的结局。
李开复,曾任Google、微软、苹果副总裁,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这样一位人物可谓是成功人士了吧?看看他得了淋巴癌,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的感悟吧。他在《向死而生》一书中说道: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与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那么,怎样才算是有质量的人生?
周国平认为,生活质量的要素是:
一、创造。
二、享受。
三、体验。
李开复认为,没有遗憾的人生应该是:
一、拥有健康。
二、创造"难忘时刻"。
三、尽力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
四、活在当下。
是的,答案不同。我看到有共性的三点,那就是:
体验生命、享受当下、创造价值。
一、体验生命
一个人,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经历,千人千样,绝不重复。酸甜苦辣,不去挑剔,都是财富。用心品味生命的每一种滋味,那是我们活着的嘉奖!
生命的宝贵,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广度和深度。
生命的长度: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不放肆糟蹋,能活多长,就听天由命了。健身、养生,无非是试图增加生命的长度,并让我们活着的时候,有本钱去做那些让心灵快乐的事情。
生命的广度:有的人万水千山走遍,却见景即景。有的人深居山林,一样境界开阔。广,非地域之广。而是:眼界的广、心胸的广、格局的广。
生命的深度: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或许追求不了那么多的美好,但我们可以关注于某一点,那个能让我们内心真正快乐的点,从这里,我们获得快乐、自信、尊严、和价值。
二、享受当下
天地悠悠,生命微小而短促,一生能真正做好几件事就很不错了,不必太苛刻自己,事情永远没有做完的那一天,放慢脚步,松弛心神,享受当下。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让灵魂真正快乐的享受?看两位大师的观点:
周国平说: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们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李开复说:
"悠闲才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挣钱、从政、置办产业只不过是生活的点缀。在这里,我敢坦率地承认,我今天的忙碌,是为了日后成为一个悠闲的人。
悠闲是我最本质的需求,因为在天性中,我有这样的感觉,忙碌中的自我,不是真正的自我;悠闲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如今没有谁能让我在衣食之外追求更多的东西,因为我已发现,按照自己的天性悠然地度日,才真正符合生命的韵律。"
当然,人与人是不同的,否则世界大同还有什么意思?有人更在乎精神世界的享受,也有人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享受。不应有孰优孰劣之分,何况,精神和物质两者没法绝对分开。通过努力赢得财禄功名的同时,也会有成就感、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享受。而且,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何谈精神?
所以,我们讨论精神享受应该是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之下。以这个为前提,再倾听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的人生侧重点。
周国平,作为一个哲学家,毫无疑问,他选择的人生重点正如他所说:
"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质上的需求自然是十分简单的,因为他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没有工夫关心物质方面的区区小事,他沉醉于精神王国的伟大享受,物质享受,不再成为诱惑。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精神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所占的比例越大,他就离神越近。
智者的特点是,一方面很少的物质就能使他满足,另一方面再多的物质也不能使他满足,原因只在于,他的心思不在这里,真正能使他满足的是精神事物。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于我而言,我虽自认不是智者,但我跟他的观相当趋同,而且,我也在试图这样活着。区别是,大师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供他坦然而尽情的专注于精神世界。而我,游手好闲的任性于世上,既不愿放弃内心向往的随性生活,又因为不能物质独立而不安着。
于我来说,再没有比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放松更加金贵的。有吃有穿就挺知足,只要让我不受约束的随性而活就成。
当然,我和钱没仇,有钱多好啊。但,如果对金钱的追求,很大程度的阻碍了精神上的自由,我这类人会自动缩减对物质的需求,毫不犹豫的放弃多余的物质享受。
这也就是为何,赤贫如我,仍然任性的选择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没出息的表现。而我却自得其乐,从没觉得低人一等。
因为,全职妈妈对我来说,并不是闲着享福。它能给我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先生的爱和付出,让我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做着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在我看来,没什么比这种自由更幸福的了。
当然,不以社会大众的评判标准衡量自己,内心没有足够的坚持和强大,是承受不住多久的,有时我都佩服自己的这份固执和自信。
我从没觉得因为不挣钱而地位下降,更没觉得自己停步不前。相反的,我利用这段自由时光,尽情研究感兴趣的东西:中医、佛法、育儿、码字、发表文章、开公众号、游山玩水……不仅丰富了自己、享受了生活,还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许多素不相识的朋友通过各种渠道表达鼓励和喜爱。
写到这儿,心里好暖,再次深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或早或晚。最初在网上辛勤码字热心分享的时候,从未奢望日后会收获这么多宝贵的东西——爱、支持和个人成长!我这人向来没有发奋图强的心,却总是被那些善良的人们拥着推着往前走,走得顺其自然而开心!真心感恩!
三、创造价值
并不是非得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有可观的物质收入,才算为人类创造价值。相对于物质创造,艺术创造的价值很容易被人忽视,因为大家看不到具体可衡量的价值回报。
自己在家画一幅好看的画,是视觉艺术的创造。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是表演艺术的创造。身心投入的写一篇好文,是文学艺术的创造。或许,这些劳动并不能带来实际的物质收益,但它们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创造,是不可或缺的。
但我们还是从大众的普世角度说说创造价值这回事,也就是工作、职业。做什么工作才有益于我们提升生命质量呢?
周国平认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应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
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
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最好的职业是有业无职,就是有事业,而无职务、职位、职称、职责之束缚,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艺术家,作家、学者,当然,前提是他们真正热爱艺术、文学和学术。
我的总结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理想的工作应该至少符合下面其中一条:
1、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且擅长。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浪费了老天美意。
2、具有正能量的,比如:保护环境、治病救人、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伸张正义等等。这类工作能让人产生使命感,这种大义大仁大爱,无需用世俗功名去衡量。
3、能从中学到新东西,能接触到更优秀的人,能带来内在成长的工作。
总之,人生的路,千万条,不分高下与对错,不以成败论英雄。无需与他人比较,遵从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我们活的,就是那恣意洒脱的过程。
以享受的心情,珍惜和感悟走进我们生命的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就是幸福人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