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的光环下 | 多少清华人沦为背景?

高手,不是那些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印刷机,而是敢把任务之间只有两个小时空闲拿去看场电影的人。没错,我就是这个疯子高手。

而这部占用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是《无问西东》,和往常一样,1月12号上映的电影依然是拖到了20号才去一亲芳泽。观影前我不明白:为什么8天过去了影院还能满座?为什么票房在不断拉低着评分?

看完之后,我懂了。豆瓣给的7.5分略高于我给的7.2,还算中肯,只不过始终没法向失望妥协。我需要找一些亮点,说服自己不虚此行。

时间段穿插的拍摄手法,并不算新颖,却在吸引力上有所提升。如果四段故事顺序讲述,我不敢保证自己有耐心看完。

长达七分钟的“彩蛋”逐帧解读观影过程中被忽略的“背景帝”——梅贻琦、梁思成、徐志摩、钱钟书、杨振宁领衔的“清华天团”比《无问西东》的绝版演员阵容更震撼、更逆天。

还有个细节你发现了吗?电影开头张果果的公司里有一个橱柜,镜头了一个特写,两扇橱门分别标写着2012和2017,其实这代表着这部电影从2012年拍摄完,到2017年定档竟然经历了5年的时间,导演这么做不知道是为了表现电影的不易还是无奈呢?

客观来说,这是一部很负责任的影片。除了对相关历史事件各方面的严谨追求,对投资方的广告植入也是尽职尽责。有“李宁”羽毛球衣这样的无缝衔接,也有“雪花膏”这样的长镜头特写。

人总要往好的方面想,不然生活的泥沼会让你深感“行路难”。

就好像——

此前根本不知道陈楚生还会演电影,现在看来似乎还不差;

此前一直觉得王力宏演戏表情不走心,现在看来进步了不止一点;

此前对章子怡的印象大多为江湖女侠,现在看来也能驾驭傻白甜的花季少女;

此前一直觉得黄晓明演戏僵硬得无力形容,现在看来台词少点的角色也还勉强可以接受;

最后想说,张震演绎任何角色都好像很不错,可能人帅也是一方面吧。

说实话,根本不太确定电影主题是不是要告诫人们:要遵从初心、深情、敢用、盛放、真实。

如果是,那表现力可能不太够。我倒觉得更像是在呼吁年轻的生命:学会自我认知,而不是等待伯乐来发现你的不凡之处。

人生本无虚年,越早自我定性,越早抵达卓越。我并不是觉得他人的指引太被动,只是担心他人的指引是否正确。

电影的超长字幕结束后,我只有两个想法:终于特么结束乐了(全程憋尿);想看还没看的朋友我想推荐别的电影给你。

做自己,如果你是个中年人,看这个的意义是怀念,而怀念青春的话还不如去看《歌舞青春》;

做自己,如果你是大学毕业生,看这个的意义是激励,而激励未来的话还不如去看《3个傻瓜》;

做自己,如果你是高中毕业生,看这个的意义是实践,而实践生命的话还不如去看《录取通知》。

为什么一生下来就有人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了要做什么,却从来没有人问我们想做什么。

——《3个傻瓜》

Cause you rob these kids of their creativity and their passion.That's the real crime.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激情,那才是真正的犯罪。

——《录取通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