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認識世界 • 而不是要孩子順從世界

“教育”从语言学上这个字最深的意义是「开道」和「引出」。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个字解释成,「如何将一个人的内在精华导引出来」。


AI 带来的改变会在未来10-20年,让社会中60%工作消失。
未来是一个需要改变现有意识的觉醒。才可以进入的时代。

现在我们的课程主要是着重效率,这是十九世纪的概念,而很多老师都是在二十世纪成长和受教育的人。

在一个不断鼓吹片面见解与扭曲世界观的社会,又怎能培养出富有创意及自主的人呢?因此教育体制极需对人性和存在意义的假设提出质疑。

现代的「量子力学」正在回归这些被嘲笑的概念,我们现在被告知说,人类看见的一切事物的真相,原来只是能量的震动。科学家发现物质的粒子原来是一种延展的模型,物质的原子则是一种能量场。或许我们更需要有宇宙意识的概念,来帮助我们更了解及摸塑一切型式背后是什么。

如果我们对自己够诚实的话,就能够以开放的态度面对真相。我们不得不发展真正的生命科学来处理“身心的存在问题”,首要焦点就是“意识”本身。

现实生活中,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时候就送进幼稚园。
我们送孩子去幼稚园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教育生活习惯吗?

不管是现代的蒙特梭利幼儿教育、华得福的人智学、心理学或能量层面角度来看,幼儿时期是学习「认识确立自己」开端时候。

当家长和学校希望透过「训练」将孩子变得「循规蹈矩」、「听话」的同时,也同时将他们的自我剥夺。这段黄金期孩子被剥夺自我后的生活,只剩下配合别人,一直寻求外界的肯定。


由于对自己的不确定,幼儿成长后的人生初期往往失去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但我们都明白,目标若是父母、社会或是别人给予的,而不是自己发自内心所找到的。结果是人生一直在寻找目标。

尤其在关系层面上,特别容易把自我与对方混淆。分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只知道被要求配合,或是在关系中因为自我的需求从未被理解及认同,之后造成了关系上的依赖、绑架、强迫关系中的存在感或认同感。

孩子来到这世界上,一般都和父或母有着因果课题,在过去谘询案例中每每显然易见。而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一方身上。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我们透过相处与学习,让双方都变得更好,而往往可以首先主动改善的一方,就是家长自己。

若无法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付出自己和时间,未来只会增加自己跟孩子更多的挑战与功课!

这时代在当父母之前,父母最需要做的功课是「认识自己」。如果生儿育女是一种交代,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无论是对孩子或是父母自己。


如果我们社会只能看到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需要。我们这些大人都是问题的根源。教育目的就是引导让他/她可以最终独立。人生途上,就是不停的探索+体验。而希望能够在途中重遇自己,活出真我。

最后,其实孩子出生的一刻是最接近自己天性的设定,只是后来父母与社会都只用了单一又过时的方式教导。把他/她们的个性扭曲。

请给一个机会孩子,也给一个机会自己。从新认识自己和孩子,让大家得到做自己的机会。

陪孩子认识世界,而不是要孩子顺从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