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云伴读《学记》——俞正强
今天俞校长的《学记》再次带给我满满收获。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四兴”。即防范于未然,及时进行教育,循序渐进而不揠苗助长,博采众长以借鉴、补正。这四点是教育兴盛的成功之道。与此同时,需要避免亡羊补牢、学习起步时间过晚、教学进程杂乱、教学秩序不好,闭门自学而不相互切磋,不尊重朋友而违背师教、闲逛而荒废学业,“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学记》不愧是中华民族教育之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之所在,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充分地弘扬它,吸取它的核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运作。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本身的实践经验特色,学以致用,古学今用,让我们的教育更加趋于理想化。
2月6日下午云伴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郭华
跟着郭老师走进《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感悟颇多。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导读中特别欣赏郭老师我的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但担心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当前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了大人以及小孩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若不加以正确使用,人们就会没有自己的思考。看看现在的孩子,离开手机,就无所适从,像丢了魂似的,缺乏人际交流。也许,不就得将来,真的如郭老师所言,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甚至不如机器。
2月6日晚上云伴读《走进学校3.0时代》——张治
跟着张馆长才真正了解什么是3.0。张馆长的未来教育十大新图景这样告诉我:
(一)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升学将基于信任而不是分数,教育进入后文凭时代;
(二)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 教师角色发生重大转变;
(三) 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得以实现;
(四)每项业务都可能被技术公司瓜分,课程外包将常态化;
(五)每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虚拟学校与实体学校无缝融合,满足人人时时处处可学;
(六)每一种阅读都被记载,屏读成为常态,技术深度融合会极大提升认知效率;
(七)每个人的作业都不一样,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支持面向人人的个性化学习;
(八)毎个人的学程都是定制的,学制的概念將基本消亡,学习就是一段不一祥的课程;
(九)每一种学习都被尊重,学习更加多样,创客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将成为主流,群智发展成为共识;
(十)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人们的精神栖所、心灵家园。
原来未来学校是这样,我们期待未来,但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张馆长说:“科教兴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科学的、有效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那就让我们踩着先行者的肩膀,努力学习,挑战自我,做一名合格的未来教师。
2月7日上午云伴读《学记》——俞正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俞正强校长的再次导读,是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让我再次深刻领悟了《学记》对现代老师的重要性,这更加坚定了我一睹为快的决心。
2月7日下午云伴读《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刘猛
所谓教育,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一场人与人的格斗。就像有了强大的对手才会有精彩的比赛一样,有了大写的教师,才会有大写的学生。以特立独行的教学一举颠覆了升学率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固有联系,创造出奇迹般教育成果的日本语文教师——桥本武,是如何“制造”教学奇迹的呢?今天第一次听到这本书,认为这本书就是以题目吸引人。岂不知刘猛教授的导读,开篇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并不由自主被他所吸引,书中所描绘的桥本武老师的“银汤匙”课堂也确确实实是全世界每个学生乃至于每个人都渴求的。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人深思,听后我激动的心情也难以自抑。
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以及通过自身的强大造就学生的强大。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但真正做到放手、放心,给教师授课自由的权利却不大。大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规定都有固定要求,规范动作,过分强调教师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这必然限制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有了大写的教师,才会有大写的学生”。
2月7日晚上云伴读《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魏忠
今天魏忠教师导读自己的著作《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这本书魏忠教授围绕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从科学与人文、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思维与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利与弊,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重新定义人,重新定义教育——人是智能时代不可穷尽的思想资源,这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否则一旦人把什么都交给机器,也就交出了幸福,交出了人生的意义。听课中特别喜欢教育的根茎枝叶图。根:知识、技能、体验;茎:结构化教学业务管理部门;枝:学校管理、系所管理、专业管理、科研管理;叶:教育、考核、报表、展现。更喜欢魏教授的最后的总结:在不确定的时代,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自己。确实,“未来总要来,不请它自来! 未来正在来,现在有未来”。未来的美好,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拥有,才能更好。
2月8日上午云伴读《学记》——俞正强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把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博大精深;蕴涵的教学思想不止这样几点。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仔细研读,关注教学实践,以期发挥《学记》对教学的重大指导作用。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2月8日下午云伴读《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李东琴
今天下午李东琴导师的导读课《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通俗易懂,针对课程接地气,这才是真正的元宵节大餐。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该教育方法指出,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作为老师的我们很清楚目标对于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目标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和努力;目标指明需要完成的使命。在教育中,目标指出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在教学中,目标尤为重要,因为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教学具有目的性,因为教师总为了某一目的而教,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学是理性行为,因为教师交给学生的使他们认为值得教的。教师的理性涉及教师为学生选择"什么”目标。教学的目的性则关系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即涉及教师创造的学习环境、提供的教学活动与经历。通过这样的导读,相信每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都想走进文本,一睹为快。
2月8日晚上云伴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卢志文
今天,导师卢志文、郭少敏导师向我们导读了元宵特别“云伴读”,《如何“读灯谜”》,这才是真正特别、有趣的一课。由于今年的疫情,宅家的人们无法观花灯、猜灯谜。“云伴读”成了我们最好的伙伴,陪我们打发无聊的时光,同时让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灯谜“中国智慧的文化密码,传统千年的思维体操”。导读中两位导师从元宵的来历,灯谜的历史开讲,步步深入,将我们带入了灯谜的世界。
虽说生活中我们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谜语,但真正了解谜语历史演变的却不多。今天的导读课,不但让我们了解了谜语的历史,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发散思维去猜谜。也让我知道了谜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鲁迅学生说:“中国文字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从遥远追赶到融入并行再到自信引领。这就是中华文化之博大,中华灯谜之博大。
2月9日上午云伴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之一——邱磊
跟着邱磊导师走进《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讲,感觉此书过于理论和深奥,但从中也知道了沪江和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后来通过网络,再次就行了学习。《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邱磊导师讲解详实到位,很吸引人,明天我会继续走进第二讲。
2月9日下午云伴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徐瑛
整个教育系统似乎精疲力竭,陷入危机之中,但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系统只会用一种思路行事,例行公事般地累加课程和服务。学生们在被喂着。这种喂养哲学的核心是“饥饿的孩子不能学习”,而真正需要的是富有爱心的人们来哺育饥饿的孩子。学校的学术目的主导一切。教师在灌输,在填鸭,但却很少想过,在为孩子提供食物的同时,是否应该提供体贴和关爱。中国教育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家庭教育同样如此。
徐瑛老师的这段话真正体现了当前教育的痛点。我们的现实教育岂不是如此,想尽各种办法去喂饱孩子,只是为了孩子们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体贴与关爱。关心和被关心时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的一生既在不断地施予关心,去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周遭生活的人与事物;又在不断地接受关心,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
教育智慧不是为了“摆平 ”“搞定”班级的手段,不是为了“收拾”“制服”学生的“兵法”。只有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看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大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真正的情调。 一一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医生,必须要有专业的医术去救治人的身体;教师也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拯救人的灵魂。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每一个瞬间去努力阅读,提升自我,用真正的关心去引领孩子成长。
2月9日晚上云伴读《影像中的教育学》——陈大伟
陈大伟教授在《影像中的教育学》一书中导读中,所呈现出来并非是单一的电影影评,而是通过对电影意义的"借题发挥"从教育类电影之中分析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围绕教师、学生、教育不同的层次,学习到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具备更适合他们自身的成长力量和生存的本领。使学生能够掌握到深刻的专业技能,掌握真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而在具体的实施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将"个性化"教学融入现代教育之中,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当然陈教授的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教育知识意蕴丰富、思想深刻,使我们更好的体验到教学工作的意义、价值和尊严,展现出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命和责任。
2月10日上午云伴读《民主主义与教育》——邱磊
邱磊教授一章一章的讲解,提炼文章精髓 ,还是我们书中所藏精华,反复感觉走进了文本。其实 ,一本书,只仅仅靠几节导读是往往不够的,重点是我们自己要走进文本,感知文本,把文中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当然,有人引领,是最捷径的方法,希望我们能把我良机。
《民主主义与教育》带给我的有很多,就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杜威宣扬的也是自由的教育、开放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仍然起着积极的作用。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价值,以及课程的设置等问题。现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真正实行的情况如何,是值得深思的。其实,没有哪一种体制或是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采纳的,任何一种都有它的局限性,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更好地把握,识别它的优势和缺陷,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才能发挥出它本应有的作用和效应。
2月10日下午云伴读《走,我们去找好教育》——朱雪晴
有梦想的人物总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雪晴校长为了女儿的成长寻找好教育,创造了一所农村小学逆转的奇迹。新教育的发展之路,以文化校园立魂。2007:儿童课程;2008:教师三专;2009:有效课堂;2010:校园文化;2011:中国文化;2012:完美教室;2013:卓越课程;2014:艺术教育;2015:生命教育;2016:习惯养成。
使命、愿景、价值观: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核心制度: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契约”
师生行为: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气质
仪式、节日与庆典:新教育学校文化节气
建筑: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故事: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英雄叙事
校风:学校已经形成的文化风气和氛围
校训:学校想要拥有的文化,借一句警言,把自己带往一个理想之境的文化灯塔
伟大出自同心协力。精心打造的课程、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别出心裁班级管理、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文教育、体系完整的教师成长,让教育回归本真,创造了中国最好教育奇迹。雪晴校长精彩的导读,句句扣人心扉。真想走进这样的学校,感受和体验一次在这种育人氛围中做老师的快乐、幸福与自豪。
2月10日晚上云伴读《瓦尔登湖》——郁宁远
《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对于人类来说,有着一种启迪的作用,它告诉我们人类,要珍爱这世间的一切,要尊重任何的生命,当然也包括我们身边的一片树叶或是一棵草。
走进郁宁远校长导读的《瓦尔登湖》,的确很幸运,幸运跟着郁校长看到了瓦尔登湖最美的景色;幸运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冰与火”,幸运懂得了郁宁远校长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伟大精神。回归自然的美妙感觉也是这次导读带给我的不可多得的快乐。而这一切,带给我的力量是想要尽快走进它或拥有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只是一时之间的美妙想法,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伟大的梦。至于那三个丢失的东西,我认为“马”代表诗和远方,“斑鸠”代表自由飞翔,“猎犬”代表勇往直前。郁校长的解释寓意更加深刻:求生的本能;对自然、人类、社会的思考;遥远的天际,回归自然。
不管有何种解释,但带给我的确实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细细品味郁校长的导读,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有一天能轻叩这本名著,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享受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但愿有一天《瓦尔登湖》,能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2月11日上午云伴读《民主主义与教育》——邱磊
每个人的“声色香味触法”、不断成熟的知行意能,都来自于具体时空背景下的综合锻炼与养成。独立的“听力练习”、“语法训 练”,或超然于世的“文字表达”等,都是蹩脚的。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目标"在前面等着你。实用主义者唯一承认的,是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未来”自然不会太坏。“过去”不属于你,“未来”也不是你的,你唯有拥有的,就是当下。好的教材具有妈妈的味道。教材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要求。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走进“云伴读”,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站在大师的肩膀前行”,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与成长提升。跟着邱磊校长,走进《民主主义与教育》,思想、思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谢“云伴读”,感谢cctalk,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假期课程。“停课不停学”有您相伴,我们不“孤读”。
2月11日下午云伴读《教育是美的》——柳袁照
《教育是美的》,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柳校长眼中的美呈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图片和诗歌记录着每一个美的瞬间。
最中国的诗性教育:
1.做俯下身子静候的教育
2.做有生命质感的教育
3.做如自然般美妙的教育
4.做阳光下个个绽放的教育
5.做敢于摔跤的教育
6.做一路有风景的教育
7.做能超越常态的教育
8.做甘于卑微的教育
9.做能在静谧中坚守的教育
10.做有一份迷蒙与神秘的教育
“每一盆花,不是一朵,不是一枝上的一朵两朵,而是一群花,一群花在一个盆里开得整整齐齐,一样高,一样大,一样的色彩,一样的花姿。 这样的一盆花,与另一盆花放在一起,再与另一盆花,另一群花摆在一起,就是像军队。假如,花与战争联想在一起,以士兵的要求花,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这就是充满教育情怀的先行者为我们提供的精神食粮,他对教育的忠诚与爱是发自内心的。愿在他的引领下,有更多的他成为我们行动的标杆和前行的灯塔。
2月11日晚上云伴读《为“真学”而教》——冯卫东
很荣幸冯卫东教授为我们导读自己的著作《为“真学”而教》这本书。导读中,冯教授激情的讲述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盛大的晚宴。教育的“真学”,是从儿童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它们分别以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效果及其评价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明脉络。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并用实际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利于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读课中所有的导师都教给了我们走进文本的方法,教给了我们书中蕴藏的知识精华,更叫给了我们阅读提升的方法。这就是真正的引路人,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也必将学会做“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