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仅表示通过文字获得信息,而是一种生活的行为。除了获取信息,阅读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交友。
今天我们的阅读,很重要的是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很容易获取知识,而对于成为一名阅读者的需要其实反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现在,我们每天都给自己安排非常满的日程,也一直抱怨自己太忙,但并不清楚时间都花哪儿了。总是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因为它们堆满房间而心烦。有很多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效率并没有提高,搞得我们难以拥有充足优质的睡眠。我们和许许多多人加了微信,但是能说点真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们每天刷小视频、刷消息,但是半个月后这些内容我们根本记不住,也对我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透露着一种恐惧——生怕自己错过些什么。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总怕没有看到某一条消息,错过某一次机会。我们把它称为快节奏,但其实回眸时,我们是没有节奏的。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而审视人生需要有闲暇。今天我们有很多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但是它们不能帮助我们审视人生,因为它们不是给我们带来闲暇,而是让我们更加没有闲暇来思考。
读书则不同,尤其是在读纸质书的时候,必须有比较长的时间不做其他事情,这样才能入境。正因为不得不把手中的事情放在一边,才能审视人生。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一本好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当下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市面上的书很多,许多人甚至期望一本书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事办法。一本好书,如果引起人的共鸣,确实在这些方面对人有巨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如果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去找一本书阅读,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励志类书籍、快消费书籍便是如此,都是些绝对正确又绝对无用的大道理,不免扫兴而去。如果选了一本“坏书”,读不下去扔在一边也没什么损失,也可能读完后完全不认同其中的观点,但也未必收获全无。
阅读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而且重启了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还是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但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引用牛津大学圣埃德蒙的一句话:“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翻译成中文也许是“终身学习,向死而生”。这句话算是对阅读的另一种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