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流浪地球》
这是我最不愿意提及的沉重话题。
当宇宙寂灭,有序归于混沌,化为乌有,我们的文明能走向何处?
我自然没有能力给出答案,而刘慈欣则告诉了我——他选择了希望。
“希望这个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像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
用一百代人的生命,去执行一个计划,在茫茫的宇宙中为流浪的地球寻找新的家园,刘慈欣,带着中国文化中浓郁的乡土情怀,以他独特的宇宙观构建出这样一幅浪漫的图景。在他的笔下,人物的描写苍白而又平面,只是宏伟时间尺度下一个极微小的缩影,或者又可以说,是古往今来芸芸众生、人间群像的一个截面,将宇宙的苍茫和人的渺小演绎到了极致,
这所有,放在了电影中,尽管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却完整的传达出了原著中的精神内核:对故土的眷恋、文明的传承,而不是狭隘地将对民粹盲从、跟风的批判囊括进来,以主角一行人所在的救援小队为视角,展现出人类在面临巨大危机时所展现地团结、进取、不屈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文明的“火种”,而绝非在宇宙中漫无目的地漂流最终变成文明墓碑的铁皮容器,“没有人类的文明算不上是人类文明”。所以我才落泪,因为我看见了电影中的救援队员一共一百多万人他们赶往全球各地的行动路线,他们有的冻毙在风雪里,有的在绝望中自杀,有的在最后的几个小时中只想回家,但是他们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所以我才落泪,因为我听见了,救援队伍们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却不约而同的赶到主角身边,他们要做殊死一搏;
所以我才落泪,刘培强终于有机会喊了一声儿子,而刘启终于愿意喊了他一声爸,刘培强却再也不能回头。
希望,在每一个人的推动下,跨越了时空,超越了物质,在无垠冰冷的太空中留下无法消散的温度,呵护着人类文明这朵微弱的火苗。当真的有一天,宇宙归墟,人类再也没有办法找到新的家园,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或许还会有那样一种文明,他们来到这片废墟,不由得发出赞叹: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与希望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