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时候,cmi的课程快结束了,有点惶惶然的时候,同样惶惶然的豪哥支了个招——试试断舍离吧。
咋听的时候有点嗤之以鼻,不就是扔东西加收纳吗?但是鬼使神差之下,还是去看了书和日本的那部电视剧,名字都忘记了,但是却让我有了一番动力,就尝试一下吧,于是开始了第一轮的断舍离。
第一轮无非就是扔东西:过期的食品呀,再也穿不上的衣服啊,打算用来装垃圾结果一直是垃圾的各种塑料袋啊,过期的文件,写不出来的笔……结果居然真清出来几箩筐的东西。
以为一了百了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东西不好找,所以就开始了第二轮,也就是收纳。买了各种透明的收纳箱,收纳盒,收纳袋,还有标签机,把东西按功能分门别类,并且尽量保持常用的东西能趁手拿到,一般的东西在两步内可以拿到。收拾一番后,自己觉得爽歪歪。
然后最近,突然在脑子里会蹦出断舍离里面的一句话:让自己跟心爱的东西待在一起。因为不喜欢的东西即使仅仅让你看到它,那也是耗费了你的精神力的。所以我又开始了第三轮的断舍离——做减法。看上去好像又是重复第一轮和第二轮,但我能感觉到自己对每个物品的审视角度不一样了。并不是有和没有的区别,而是在心里的重量不一样。
第三轮是很长期的,因为每时每刻喜好可能都会改变,不仅对物品,对情感,对人际关系,对自己生命如何去度过,也都是一样,什么是真正爱的东西?什么值得留下来?价值排序到选择,这才是断舍离真正让我成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