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了两天没有写简书。今晚就更不想去写了。似乎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习惯,每天写的时候,突然不写,不舒服。不写几天,突然要写,也是不舒服。
本来14、15号是怀着巨大的热情要写写看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栏目的。看了两天,看的很激动,很自豪。尤其喜欢王梦恕院士和罗援将军那两期。可都动笔写了,突然有事情,一耽搁,得了,没有再写的心思了。
好多天不看视频的我,被节目搞得今天又是搜了一天的视频看。晚上了,想到几天没看书了,蜗牛读书的一小时还没用呢。藏书馆的《木心回忆录》在召唤着我呢!定下心在蜗牛读书接着前几天的《精进》看。
看下去,一个小时觉得太短了。上面提到了很多的方法,觉得挺好。可放下书,内心想想着书中的内容,似乎脑袋有点空白的感觉。每次看到有启发的书籍都是这样,感觉很好,合上书,啥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刚才看的恰恰就是说到要怎么学习。现在唯一想起来的就是: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写作的好处是需要组织已有知识,通顺明白的说出来。而读书往往是觉得会了,写的时候会发现,原来以为会了的实际上并不会。写作可以加深记忆,有利于深入学习。
写到这里又想起书中提到:善于提问者,也是优秀的学习者。会提问题,才是会学习,才会有系统去学习。
做中学。
作为技能去学习才是最深入的学习。
其中提到的现在大多学习者,只是收藏下载很多书籍与文章,可也仅仅是收藏而已。这一点是深有感触,因为一直以来自己就有这个问题。总是不停的下载收藏花钱买书,可是真正看过的读过的却很少。
看到推荐,那一段时间对哪一类书有兴趣就疯狂的收集。比如2014年特别喜欢中篇小说,那一年一直在搜藏中篇小说。2015年对历史特别的有兴趣,又搜集了很多的历史书。2016年对心理学书籍感兴趣,又疯狂的买和搜集下载心理学书籍。可下了很大的功夫投入在收集工作中,收集完了以后,看了几本书呢?
中篇小说还凑合,看了三四十部。历史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看到汉朝货币;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看百分之11;《史记》看了个三皇五帝;《资治通鉴》看到邓绥死去;《剑桥中华人名共和国史》看到建国;看完的也就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可大历史这本书看过后都没有留下印象。
心理学书籍呢,看了三四本,看的时候很激动,看完过段时间忘得一干二净。
今年的目标就是学会读书,能够读懂什么是好。可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方法。内心一方面很期待,另一方面却又害怕。怕像之前一样没进步。很矛盾,也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