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聊圆明园,今天说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映水兰香”。
看到这个词,您脑海里是不是会浮现出兰花遍野,香气四溢的画面。对于非常喜欢兰花,奔着兰花而来的人来说,的确是要失望了,因为这里从古至今,从未种植过兰花。如果您是一个热爱生活,希望封建君主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来说,那您肯定会为清代帝王的重农心思所感动的。因为这里的“兰香”正是比喻稻谷飘香,赞美稻香比兰香有过之而无不及。
您别以为这是我的瞎猜,实是乾隆御制诗《映水兰香》的本意。这首诗的序言是这样的:“在澹泊宁静少西,屋旁松竹交阴,翛然远俗。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荫之外。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兹为第一。”这段话点明了“映水兰香”的位置,位于澹泊宁静的西边,周围种植众多的松竹,还有许多水田,凉风吹过来,稻香飘,对鼻子是最好的。
诗的正文是这样的:“园居岂为事游观,早晚农功倚槛看。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日在豳风图画里,敢忘周颂命田官。”诗更是说明,园居的生活,对于帝王来说,并不意味休闲和野逸,而是在山水之间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早晚都要进行视察农耕的“功课”。看到农业丰收的情景比看到美玉还喜,闻着稻香比兰香还好,每天就像行走在《诗经·豳风·七月》的图画中一样……
“映水兰香”景区不仅有水田,还有多稼轩、观稼轩、贵织山房、怡情悦目、稻香亭等建筑。贵织山房是祭祀蚕神的地方。古代皇帝负责祭祀先农,而皇后负责祭祀蚕神,这种表示统治者重视农业、蚕业的象征性仪式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一点在清朝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还制定了皇后祭祀、躬桑、献茧、缫丝及蚕母蚕妇受桑、布缫等内容组成的一整套亲蚕礼。
乾隆九年,孝贤皇后首行亲蚕礼。乾隆十三年,乾隆命宫廷画师集体创作了《孝贤皇后亲蚕图》,记录了孝贤皇后举行亲蚕礼的景况,全图共四卷,分别绘孝贤皇后行亲蚕礼的“诣坛”“享祀”“躬桑”“献茧”四个场景,较完整地反映了清代皇后亲蚕仪礼的全过程。此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