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这项超级工程让长江黄河“握手”!》2025-03-19

1.详细描述陕西版的“南水北调”的发展历程。

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气候的变化、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增长陕西省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为了彻底解决关中地区的缺水危机一项惠及民生的超级工程引汉济渭工程诞生了。

②打破水资源瓶颈制约陕西省内“南水北调”是治本之策经过大量探索研究和方案比较2003年陕西省水利厅完成陕西省“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以引汉济渭为骨干线路。

③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组织编制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充分肯定从外流域调水解决关中缺水问题的必要性并要求加快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④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4月引汉济渭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举例说明陕西版南水北调过程中如何开展“坚守绿色底线的”生态工程

①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作为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百公里的输水工程洞穿秦岭,途经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国家大熊猫公园秦岭片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环境敏感点多施工过程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②工程在规划设计时,秦岭生态保护一直被放在首位,为了尽可能避开动物的活动范围设计团队对线路进行了许多改线和优化。秦岭近百公里的输水线路,是当年专家组从调研考察的近10条线路中遴选出来的。

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还组建“朱鹮无人机中队”,通过高空拍照、河道取水、光谱分析仪现场分析等方式,突击巡查施工环保落实情况,为了解决隧洞施工排水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在黑河上游施工区投资4000万元建设专业设备,深度净化施工排水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地表Ⅱ类水标准。

④作为引汉济渭工程的“水龙头”,黄金峡水利枢纽横亘于汉江之上,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建设了一条全长1908米的“生态鱼道”,还设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促进汉江鱼类资源有效恢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