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才开始看这本书。翻开第1页。看见了作者的照片,本以为是一个30多岁,看了下面的简介,也有很多的头衔,到自序才发现,原来作者已经49岁了。作者人生从35岁开始转折,42岁取得了博士学位。在我以前的观点会觉得人生过了40岁以后,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家庭事业都会趋于稳定,也不希望面对变化。
作者使用“木马程序”来比喻人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的状态。他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每个人开启观察自己的视点,察觉到哪些木马程序正在影响着自己,可以随时终止解除这场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这好奇人类的木马程序到底是什么程序?其实我们都会遇到这些木马程序,我们都会遇到。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美,没人爱,没天赋,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等等。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都会找到共鸣。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人类集体木马程序。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了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受的是恐惧,有的人感受的是爱,外在的世界是由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频率决定的,改变我们的过去也代表未来将看到什么。保持觉知,清除自己的木马程序才会影响自己的孩子。
听樊登老师也讲过《为什么你看不见大猩猩》这个案例,由于实验里的受测者太注意传球的次数,而导致看不见站在眼前的大猩猩。也就是说,木马程序会造成大面积的是盲区,让你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失去真实,而且重要的事物甚至自己。我们的时间被充斥了各种娱乐信息占用着,我们的生命也在这期间慢慢的被消耗掉,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你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将看到什么信念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同时以能量促其成真。
木马程序形成的原因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人们觉得并坚信自己发生了什么所产生的负向感觉频率。爱因斯坦说过,人最疯狂的事儿就是一直重复的做相同的事情,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打掉自己的木马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