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杨梅又熟了,几场雨过后红通通的杨梅就要掉地上了,我们那里有很多的杨梅树,近点的大马路上有一颗不大的树,伸手就能摘到,不过真心不好吃的。还有过了桥往那路边叫野猪窝的地方走上去那里也有颗很大的杨梅树,一直听他们说那里有颗大树,貌似是读高中的时候我才去了一趟,爬了一回,那时候长胖了爬上去脚颤抖的厉害。大马路上我知道的就是那两个地了。大部分的杨梅树都在我们房子后的山上,近点的水口山那河边有一颗杨梅树,以前我们都是看不上那树的,小小的也不怎么好吃,后来也不知道谁说那里的也不错,于是我们也就每年去一下,那颗树很小,都爬的上去,不过那里经常有大黄蜂,有一年我和C去,我在树上叫她拿棍子给我把红杨梅打下去,好家伙,碰到黄蜂窝,我都忘记我是怎么跳下来逃跑的。往上走到了石屋了,那里有四户人家,石屋后面是我家的山,山上有有几颗杨梅树是长一块的,又大又红,那是我们每年必去的地方,再往上走点说是还有几颗白杨梅树,很远也就很少去了。往石屋的左边走过了河,那是C她家的山头了,还有其他人家的,那里的杨梅树就很多。我记得的有四个地方有杨梅树,第一处是 刚上山貌似是往右边方向有条小路,沿着往里面走,有几颗树,只记得那次去摘我是不敢上树的,在树底下扯着垂下来的树枝摘几个,或者他们在树上摇下那些熟透的杨梅下来,杨梅树上一般都有虫子,那种黑乎乎的长了很多毛的虫。再往上走,也是沿着路边的小路进去那里有几颗白杨梅树的,很大颗,水分也特别多,除了这两处继续往山顶走,路边还有几颗树。再从山顶往另外的路下山也会途经几颗杨梅树的。还有几处是我不知道的。每年奶奶就说起某某地的杨梅长的真好啊。杨梅一般都是一年茂盛一年就稀少点,但每年都够我们吃的,碰上阳光水分充足的年份,杨梅很多,红通通的挂满树枝,来阵风或来场雨,地面洒了一地,让人甚是心痛啊。有时我们会把半红的和红透的都摘回去,把熟透的挑出来,拿个碗装起来倒些白糖放个小半天,红彤彤的酸甜的杨梅汁就出来了,而杨梅也依然很甜。奶奶很爱吃泡了糖的杨梅,有时会拿个罐子装起来,就像杨梅罐头似的。我妈有时悄悄的和我说看你奶奶真能吃,这么大碗酸杨梅也吃完了。确实是美味。剩下有些青的,我们就挑出来稍稍洗掉表面上的树屑,拿个大竹盆摊开来,天气放晴搬到楼顶上开始晒杨梅了,杨梅很难晒,碰上连续几天晴还好,也就干了,中途下几滴雨淋着了就会有好多小飞虫了,湿哒哒烦心的很。杨梅晒干了收起来,等到紫苏长起来了,采摘紫苏叶子晒干磨成粉,将白糖和紫苏粉伴着当季的杨梅干蒸熟,新鲜的紫苏感觉臭臭的,但是干紫苏粉很香。白糖的甜和紫苏的香恰好把杨梅的酸中和下,不过吃不惯的还是受不住杨梅的酸味。
摘完杨梅,河边的牛奶果也该红了,这东西一般长在河边,树不高,一粒粒的,刚长出来时是青色的,成熟后的红通通的,我家屋子旁边的小路上有一颗,很不起眼的小树苗结出来的相当的甜,一点不酸。屋子后面的河边也有两颗,不大有些酸,我们一般是看不上这两颗树的,最后要么熟透了掉河里了,要么就被小鸟给吃了。最爱大河边那长的树,靠近那颗桃树的地方,好几棵长在一起,个儿大还很甜,红的不是那么的透彻,有点粉红似的。每每夏天我们会带上个袋子边吃边摘,吃完外面这层肉,把骨头嚼碎,极像一条小虫子,那会儿我们没少拿这个东西吓人。也许是太多了,虽然美味但我们从没觉得吃不够,每次也就吃饱了再随便摘点带走。继续往屋后行走。沿着小河,到水口山那里,河边长了不下10颗这种树,都是甜到心里的那种,可能那里水土好,那长的牛奶果一点都不算。只是个儿稍稍小了一点。从水口山继续前行上四石门,沿着右手边的小路走也就是我们放牛走的那条道,山底下的河边有几颗树,这些我们是看不上的,因为山上的才是美味。过了那些险路到了四石门的小河边,靠近荒田,那里长了很大一片的树,比山下的树都大点,所有果实个儿也大,这里的果子很红,有点像血红色,个头还是那种胖嘟嘟的不像山下那些是细长的。超级甜,我们放牛经过都是要摘一大袋的,几次下来树被我们折腾的差不多了,树枝也折了,树叶也落了。在往前走还有很多这样的树,一个夏天是吃不完的。水口山往右手边走沿着田埂走到大河那边,那里也有很多几颗这样的树,那里的树比较高,不酸还很甜。后来我才发现,貌似越往上走就越甜。山下的大多还是有点酸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