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转发自 安七 小学语文
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大学时候的一个舍友,假期很少回家,总是出去旅游或者去朋友家借宿。刚开始问过她,她三两句的敷衍过去。后来有一次假期,我有事没有回家,和她一起在宿舍闲聊的时候,她才吐露了心声:她觉得爸妈一点都不爱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所以还是不回家讨他们嫌了。
她说在她整个童年时期,爸妈经常吼她,不管是打碎了杯子还是弄脏了衣服,迎接她的始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年幼的她看着爸妈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孔,就像看到了动画片里的怪兽一样可怕。
后来长大后,他爸妈也一直持续这种吼骂式的管教。考试成绩差了骂;看电视骂;和同学玩久点骂;甚至连走路慢点都要挨骂……
我说,其实爸妈都是为了孩子好,你也别太较真。她的回答,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她说:“大吼大叫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吗?至少我没有,我对我爸妈有的只是冷漠和怨恨。这种狂暴的爱我承受不起。”
我相信,不少人在吼孩子的时候本意是好的,或是为了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或是为了引起孩子注意,甚至有的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有在吼孩子。但就是这样的吼叫对孩子来说却是不能理解不能承受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儿童心理咨询专家曾说: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源于父母,来源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很多时候确实也很头疼,孩子任你怎么说教,就是不听,或者一开始好好的,越往后表现越差。于是,一气之下就开始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
很多时候当你发完脾气吼完,孩子可能是默不作声的,但是在他们心里正有一颗不安、疏离的种子正悄悄被种下。
所以啊,爸爸妈妈们,正是因为你是孩子最亲的人,所以才更要注意对孩子的沟通方式,说话的语气。
父母的语言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花。有时候,温暖的话语要比锋利的指责来的有效的多。
不管是谁,都会有不愉快产生,但作为父母,你应该意识到,无辜的孩子没有义务成为承担你的负面情绪的宣泄口。
如果你觉得自己心情不好又要面对孩子“不乖”时,不妨试试这样做:
1、吼孩子前,先让自己冷静
如果自己的情绪尚未处理好就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可以坦诚但尽量温和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可能会骂你而让你很难过,我不想让这件事发生,所以我们一起安静10分钟。”要学会在脱口而出吼孩子之前,给自己几分钟的平复时间。走到阳台或者卧室深呼吸,告诉自己怒吼是没用的,如何解决问题才最紧要。
2、用教导代替愤怒和责骂
把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坦白,比如:“小宝,你这样磨蹭僵持着不好好写作业,妈妈现在挺生气的。因为作业本身没有很多,但是你非要拖拉着等到电视看完才写,所以妈妈认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妨换一种说话方式,语言温暖柔软,孩子更容易接受。既表达了你的意愿和感受,孩子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3、吼孩子之后,学会道歉和安慰。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
如果伤害已经形成,也要记得在自己情绪平复后做好补救工作。及时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 “妈妈生气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虽然吼了你,但并不意味着不爱你了。”
告诉孩子你生气并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只是针对这件错误的事情,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他的。接着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为什么犯错,今后该如何改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很多的错误,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才让他们一次次的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所以,耐心一点,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更好的成长。
作为家长,你只是稍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脾气,而孩子收获的是一个温暖的家、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和更加健康的人格。
记住,与孩子的成长相比,其他都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