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热门话题无外乎高考。今年高考改革试点,一团混战,家长群里有家长说:还好娃小,我们还有时间。这话听着在理,但当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一下子觉得细思极恐!话说我当年也遇到了高考试点啊,现在我娃都能打酱油了,怎么还在试点啊!
1、
遥想当年,我还是水灵灵的学生妹,在那个没有爱情,只有苦读的年代,硬生生遭遇了高考试点改革:3+x:颠覆传统3+2模式,除了天打雷轰不动的语数外之外,另外再考一门,其中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杂交品种,人称小综合!这是当年江苏版的高考试点,地狱模式。
就在一夜之间,生物突然登上了高考殿堂,与物理化学一起混合烧烤。大概会有不少理科学生为曾在无聊生物课上打过的瞌睡而后悔。不过我倒是蛮开心的,因为我生物课从来不打瞌睡,所有的瞌睡都打在了化学课上,这下好了,化学的比重下降了。我再也不担心考化学时打瞌睡了,做一道生物题,立马就精神了呀。
高考试点教会我们,不要轻易随便鄙视一本课(人,物),说不定某日突然变天,咸鱼翻身登堂入室,杀你个措手不及。同样,不要盲目崇拜某一门课(人、物),说不定某一天也只能和咸鱼一起混混。
这么说来,高考改革还是蛮有哲理的。但当年单纯如我们一定领悟不到JW改革背后的这些深意。我们只是纯纯的备战,备战再备战。当年比较低调,班费不能随便用来买横幅,但备考之心是一样一样的。
2、
记得,综合混考的通知下来,我们曾迷惑于三门学科如何混着出题,坊间便传出一道神题:一只熊耗时t秒,摔入深度是h米的坑,求熊的品种,我不记得具体数据细节,只记得根据题目算出的g(重力加速度)推断,这只熊存在于两级,于是,这是一只北极熊。(因为怕记错,今日写文之前,我特以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这题还有不少版本,存在于此后不同地区的试点传言考题之间,堪称经典。)
不管这道具有颠覆性的混合烧烤题真实来源,但让我打心底里佩服的是:上面一道令下,题目瞬间更上。也许,高考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借由可能。人有多大胆,题就有多难!
我这一届叫小综合,后面还有大综合,经历一通混战,再看看如今的所谓奥数变态题,不过小巫见大巫。所谓媳妇熬成婆,说不定不少出题老师就是当年高考试点的小白鼠。想想也是,十多年了,我们这一代早已出师多年,总该有几个江湖高手撑起门面。所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高考试点也说明了:再BT的应试教育,也不足以堵不上人类的脑洞!看看JW,这些集教育精华于一体的前辈们,试起点是多么的创意无限啊!所以,该开的脑洞总会开,应试教育不过是个替罪羊!
3、
当年,我一位同学的家长恨恨地说:真想寄个炸弹给JW。显然,这只是说说而已,也不知道此后有多少家长有同样的冲动,但JW一如既往的安然无事,脑洞开了就根本关不上。
于是我惊恐的发现,当年我和同学们是高考的小白鼠,如今我们的小鼠崽子都能打酱油了,居然,高考还继续小白鼠模式!
好不容易逃离了地狱模式的江苏,来到了当初同学们口中Easy模式的魔都,我自以为给后代干了件积累功德的大事。但华丽丽的现实却告诉我,其实,哪都一样。
今年试点,魔都和浙江双马当先,多少年只有文理之选,如今,“6选3”、“7选3”,让你一次挑个够。6选3,给学生20种选择组合,7选3给学生35种组合。此外,据说如今考试,除了传统的考核内容,还要考策略、考胆识、生生的考出了田忌赛马的风范。果然,这是向米国精英教育看齐,要的就是有胆有识有策略的决策型人才!
这一轮轮的试点试下来,一批批的小白鼠们前仆后继,高考也让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当年父母们的心情:真特么想寄个**给**!
4、
改总是要改的,否则如何将生活越活越精彩?但高考改革与试点,究竟改了什么?
截止目前,主要的改革,变动的主要是科目,从传统的3+2,到当年的3+x,小综合大综合,再到如今革新2.0,各种排列组合大混战。从一次考试逆天改命,到多考多劫难,时时备战。
浙江高考改革后,网上曾有一篇爆文:《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且不讨论文章引发的极大争议,但其中一段颇有意思:
“当初的设计者可能会认为,人就像机器一样按照他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的程序亦步亦趋,可是他完全不知道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人性天生是趋利避害的,人性天生是自私的。”
改革貌似多了许多选择,但只要最终的战场一如既往的残酷,花样的选择只会激发了更多想法与奢求。据说杭州“有的学校抢跑道,在其他学校还没学完这一科目时就组织学生去考了,还有的学生即便考了A+,也要去考下一次,以便‘卡位’。”
于是,每次减负,最终不过镜花水月一场。
5、
回到本源,我们为什么要拼搏?我们为什么要高考?
因为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
我们的父辈从苦日子中走来,经历过动荡与艰辛,反复告诫我们要好好读书,珍惜时光,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走上高考路。
当我们走过独木桥,走出象牙塔,看到了社会的真实,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碰到了各种有形无形的门槛,现实再一次在我们脑海中强化,一定要让娃好好读书。
那些所谓“差生”碾压“优等生”的故事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细节。在社会中搏杀其实比读书要辛苦百倍。
父辈想让我们活得更好。而我们至少要让娃们守住当下的美好。于是,高考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目前相对最公平之路。
我们有太多的不安全感。房价、医疗,每一样都压迫者我们敏感的神经,唯有自己更加努力,让孩子更加优秀,才足以对抗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即便好意减负,草民亦不敢轻易应承。
另外,另一个死结就是,何为素质教育?
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是什么,但是谁又能精准的描述出素质教育为何物?难道弹个琴,画个画,多学两门课,就素质了?马路上连摔跤的老人都不敢搀扶,弹琴画画机器人又关素质什么事?
教育,只是社会纷繁复杂关联中的一个环节。即便是被减负的学子,终究还是要走向高压而严酷的社会,而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大概也不仅仅是弹琴作画,游泳打球吧。所以,单纯改变考试科目与方式,何以解忧?
世间本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通过试点改良高考,也许本来就是一道伪命题。何况,若没有高考,寒门还能拼什么?
但,不改变些什么,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是好是坏,总要面对。
网上有人称:“高考改革,一个词语就是血雨腥风!”我们这些无力摆脱体质的普通人,从血雨腥风中走来,继续带着娃向血雨腥风中冲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