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

原创首发

今天我的“照例”给母亲每3天打去一个电话,自从我嫁人,这便是我们的“约定成俗”。

你肯定以为我们之间的母女情份十分深厚,实则不然。

我16岁去社会上打工,赚钱养家,时至今日,一晃21年已过,往事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我年岁小,刚离开家,着实受过不少刁难。

怎奈家中经济情况十分不乐观,被迫无奈,一人流落异乡。

一天,我被经理责难,下班后给家中打去电话,本想诉说一下委屈。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父母刚接了电话使责怪我不懂事,这么晚了还打电话,打扰了他们休息。

当时晚上将近十点多吧!

对于平静的小乡村,这电话是晚了些。

可对于在城市里饭店打工的我,那一天还算下早班。

听了父母责怪的冷言冷语,只一瞬间,我所有的话语就都哽在了喉咙,吐不出来,也噎不下去……

那时的我还没有手机,深夜坐在“话吧”里,愣了好一会儿。

那“话吧”身后连着一个24小时超市,我买了几瓶啤酒,就那么一边听着电话里的忙音,一边喝酒。

那天的啤酒,照平常着实苦涩许多倍,我突然就明白了, 原来已经长大的女孩子,又哪里真的会有家呢!

从此,除了年末休息,平日往家中送钱,我就再没有主动回过家……

可就是如此生疏的关系,自从我结婚之后,父母莫名就又和我熟络了起来。

他们让我每三天打一个电话,以表对我生活状况的关心。

我结婚十几年,无论贫困还是穷苦,他们除了打电话,就从未对我伸出过任何援手过。

我们今天通话的内容,是我父亲腊月过生日,我买了一条鲟鱼。

电话里母亲说,要是我老公忙于工作,孩子忙于补课,没时间,就别去了……

类似的话,我去年尚年轻,一时大意,就相信了。

那天我老公感冒,打过吊水之后,都10点多了。

我就寻思,发个1000 块的红包,就不把病气带过了!

因为娘家100多里地,这对于带病的老公,开车本身也是一种负担。

不料母亲秒收1000块红包之后,马上变脸,把我大骂一顿。

母亲原话:"你长大了,有本事了,赚钱了,以为嫁了人,就可以看不起爹妈了……我们想儿女回家,是为了红包吗?那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你这姑娘,我们当真是白养了……”

我听了母亲的训斥,又赶紧回家摇醒还在发烧的肺炎老公,带上孩子,采购一番礼物,驱车100多里路,来到娘家。

母亲见到了大包小包,立马眉开眼笑。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干块不够呀!

那天,我光买礼品,菜,肉,水果,就又花了两千块给父亲过生日。

对我来说,这如同过劫难……

连物带红包,一共三千出头,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月的生活费。

今年母亲打电话,希望我们可以提前过去,为父亲“庆生”。

怎料我的孩子上初中,并未放假,离考试还有几日。

而且我们考试之后,还要召开“初一新班”,头一次家长会。

补课班, 一天之后,也“接力”老生家长会……

我要做的工作,就如同海上波浪,一浪接着一浪,生生不息,根本平静不下来。

现在年末,老公也忙于跑贷款,难得有个休息日,还要孩子和老公的时间都能碰到一起,才能启程。

其实,父母让我非带上孩子,也并非与我的女儿有多亲厚。

我要让他们说出与女儿小的时候难忘的事,那就还要追溯到女儿上幼儿园之前了……

毕竟对于这个外孙女,我父母,无论是抚养,还是资助抚养, 或者参观我抚养,他们是既不用出钱,也不用出力,属实都没参与过!

有一天,电话里母亲突然责怪我,平日里不在女儿面前多提提姥姥,姥爷,这孩子跟他们一点都不亲。

我一惊,顿时哑无言,这什么虎狼之词?

众所周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完全倚靠日常相处,点点滴滴。

我又能提什么?

姥姥,姥爷对于我女儿,与电话里的Ai人无异,你又想让孩子与你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呢……

你们给孩买过糖块:买过酸奶;买过像山那么大一堆尿不湿吗?

你们又像她爷爷一样,陪孩子上过树,下河吗?

小孩年岁小,就是如此“肤浅”的生物。

女儿的爷爷比我父母还大六七岁,农闲时间,出门打工抡大锤,一天赚200元,晚上, 七点下班。

女儿的爷爷说自己一天赚的,怎么也够他老孙女吃两天零食,十分欣慰。

要我是孩子,也跟爷爷亲!

我母亲说,当爷爷奶奶做奉献,那都是应该的,毕竟女儿是“人家的孩子”。

可我又问,他们凭什么要“人家的孩子”,跟她们亲?

母亲骂我“大不孝”,女生外向,白眼狼……

我都默默无语,突然就想起曾经在别处看过的一段话:当谎言披着华丽的外衣,穿梭于闹市,那真实赤裸身体,将在野外也无处存身,默默哭泣!

原来,儿女的意见只要与父母不同,就会被扣上“不孝顺”的大帽子。

我连真话,也说不得……

电话结尾,我妈问我想吃什么?

她好提前预备,并且表示责怪我们很少在她那里过夜。

我说家中并不缺少什么,最近自己也在节食减肥,并初具成效, 叫他们不用麻烦了。

我们当天去,随便吃一口,下午就回来,第二天女儿还要补课。

从前,她这话我也是耳熟能详的,每次回家之前,父母都会特别表示惦念我,问我想吃什么?

由于,我家从前是做豆腐的,我打小喝豆浆长大,认为这是一种十分香醇的饮品。

从前,爸爸每天把豆浆灌在暖壶里,几乎甜蜜了我整个童年记忆。

于是,我一次被父母问多了,就不知"天高地厚"起来,随说了一句:要喝豆浆!

两天后,等我携家带口回娘家,人还没进屋,我母亲就开始抱怨,不是说豆子现如何贵了多少倍,就是说制作豆浆的过程,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无端浪费了他们多少人工和时间……

从此,我就是性情最寡淡冷漠的那个孩子, 基本上,与父母说与不几句话便没好腔调,总之,也没什么实在热爱的东西了。

现在,等我手机里属于父母的电话号的一旦亮起,我这心都一哆嗦,开始不知所云。

我生怕自己说多说少了, 再勾起他们的不痛快。

都是一家人,血脉至亲,假如所有的骨肉亲情,都变成了5G信号中的“虚与委蛇”,那父母给我提供的情绪价值,又真的能大过缅北的诈骗犯吗?

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我如此计较,这就是不孝顺!

父母既生下我,又平安把我养到16岁,责任就都已经完成了。

这种说法真是太可笑了,如果这世道对于父母的要求如此之低,那又凭什么高要求儿女,日日都要孝敬他们,为父母买车,买吃,买穿,买楼呢!

那些个为儿女“保驾护航”的父母们,鞠躬尽瘁了一辈子,又能算什么呢!

假如生儿育女,只养到十几岁,便算尽过义务,欠下一身债务,只等儿女们“立地成材”孝敬他们,那当旁人父母这种“职业”,还真是一本万利!

父慈子孝,从此就完全成了笑话,繁衍后代,将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