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的时候,家里住的离学校就大概十五分钟路,到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妈终于允许我跟住在对面马路的小伙伴一起走回家。
回家的路真的颠覆了自己过往两年多小学生涯的认知,从学校门口走出去一路都是小摊档,卖橡皮筋的,盗版CD的,录音带的,现在看来都是不入流的小物件,放在千禧年附近,也是又耗钱又稀罕的小东西了。当然,兜里预算受限,一般就只有几块钱,还是得脚踏实地用在刀刃上。
对,还是说回学校外面,除了义乌小商品城同济路分城,小吃摊同样让人难忘。脚都没踏出学校,外面鸡蛋仔和牛杂档的香气就悠悠飘来,莫名就感受到“来吃来吃不占地吃完也能吃下老妈子晚饭”的人间假广告。
跟我一起走的小伙伴比我早几个月就被批准自己走回家,已然看透人间繁华。第一天跟我出校,就介绍了门口的鸡蛋仔摊,如果能吃到老板马上烘的最香,吃摊边上弄好的一般已经冷了也不香脆;要大口吃肉的话就多走一分钟,牌坊后面的牛杂档性价比最高。那时估计是冬季,牛杂档远远就给人热腾腾又香喷喷的魅惑感。
吞了吞口水,跟着小伙伴走到性价比最高的牛杂档,已经人头攒动,小车车围着一团人都看不到老板的真身。跟着小伙伴钻进去,小车车里有个大炉,牛肚牛肠牛肺面筋萝卜薯仔在锅里哺啵哺啵,炉子旁边还挂着点青菜和濑粉。围着车的小孩这个一句”老板要个面筋不用煮太久我喜欢硬的“,那边一个”老板要一串牛肺“,后面还有个土豪”老板,来两串牛肚“。老板一边应和着”好的好的,等等等等“一边不停地剪剪剪穿签子。我俩爱吃的牛肚应该是牛杂档的香奈儿,一直不舍得吃所以也记不起价钱了。只记着小伙伴最爱吃牛肺,五毛一串,我最爱的是面筋和萝卜,也是五毛。虽然无肉,但面筋和萝卜里饱含牛杂的汤汁和肉香,入口一刻还是满满的的幸福感。吃完牛杂,舔舔嘴唇,摸摸口袋,也只能依依不舍地回家,一边想着等我有钱要吃牛肚,一边想着怎么消灭牛杂档的痕迹,毕竟在这种无牌小摊档乱花钱在老妈看来可是大罪。后来很多很多年以后,我爸说起他小时候偷家里的钱去牛杂档,还没人知道。感慨同一个家,同一类牛杂人。
2020年过得很难,有一个周末回到小佛山城,想起这个多年前的牛杂档,在美团上一搜,哦吼,竟然还在,激动了一晚上。第二天循着老路回到牌坊,远远就看到那个熟悉的小车车,远远就闻到多年前的魅惑牛杂香。走近一看,哦吼,周围还有由高一点的小凳和矮一点的小凳搭建的流水席。哦吼,小车车上是有卫生许可证的!真真切切感受到小城的温度。
终于长进了,对着老板“麻烦来一份牛肚一份面筋一份萝卜”然后开开心心地站在小车车旁边,边看着老板变幻莫测的剪刀手法,边吞口水。领到今日份的牛杂,一口下去,时光倒退好多年,味还是那味,只是旁边那个牛肺在上海。拿起手机,“老铁,下次回家我们约个牛杂摊可好”,三十秒后收到信息“牛杂档竟然还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