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现场专栏 极客时间APP
技术水平30K,面试offer 15K,为什么?
面试只是起点,能力才是终局!
课程¥45元。目录01 02 03
03 | 面试官的面试逻辑是什么?
2019-02-04 白海飞
朗读:白海飞
时长12:54 大小11.82M
你好,我是白海飞。今天的主题是“面试官的面试逻辑”。在上一篇,我介绍了招聘的全过程,以便让你做到心中有数。今天我们聚焦在面试环节,仔细看一下面试官是如何考查应聘者能力的。
面试考查的范围和目的
你可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面试,像电话面试、视频面试、现场的多对一,还有群面(一组应聘者围在一起做游戏或者讨论一个方案,而面试官在旁边观察记录你们的表现)等等。在这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面试中,不同的面试形式,虽然对你的能力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但是考查范围其实大致相同,也就是第一篇里提到的应聘者素质模型的四项内容: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不同职位和团队,对这四项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场次的面试官角色不同,对这四层进行考查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而面试官的目的,就是找到适合职位要求的候选人,而职位要求,最终体现在素质模型的四层当中。
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适合”的人选,而不是“最好”的人选。这不仅仅是出于用人成本的考虑,还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工作完成质量的考虑。很多面试官,不会选经验技能过剩的应聘者,而是选择经验技能对口,甚至稍微差一点,但是潜力和动机非常不错的应聘者。这样的人选,会更加珍视这个机会,对工作充满兴趣,更有动力接受挑战,主动学习,把工作做好。
小提示:
什么情况下,面试官会判定一个应聘者面试失败呢?
有两种情况:一、发现他不适合;二、不清楚他是否适合。
也许,你会觉得第二种情况有点不通情理,“如果一次面试没搞清楚人家的能力,难道不该再安排一场吗?这样难道不是面试官的问题吗?”其实不然。有些被拒绝的应聘者,其实并没有被发现致命的缺点,只是没有被发现突出的优点而已。
当然,不够资深的面试官,采用的面试方法和问题可能不够恰当,导致看不清应聘者的能力,但他的补救方法通常是把精力转到下一个候选人身上,除非没有其他候选人了。
所以,应聘者需要有意识地寻找机会,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要仅以面试官的提问为纲。
考查能力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面试官用哪些方法来考查应聘者的能力。
总地来说,尽管不同的面试官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和原则,但是方法都差不多: 观察和提问。
1. 观察
从应聘者进入面试官的视线范围,面试官就已经开始观察了,包括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等,尤其是无压力状态下的本能反应。所有这些,在面试对话开始之前,就在面试官心里形成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往往对后面的面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强调面试官不要因第一印象产生偏见,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在面试官心里形成正向或者负向的影响。
曾经有一个应聘者,进会议室寒暄过后,我示意他靠近白板墙坐下,可是他面对墙边的三把椅子,不知所措地问到底让他坐哪个。这个举动让我感觉他过于拘谨,在后面的面试中,我就重点验证他是否做事过于循规蹈矩。
小提示:
你不仅要关注沟通内容,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和举止。
2. 提问,并选择最有效的问题
面试官主要靠和应聘者的问答对话,来判断应聘者的能力。
我曾经跟很多面试官聊过,发现大家都有一个难处:如何选择问题,以便能够最有效地展示出应聘者的能力高低。也就是说,面试官能问的问题有很多,但是事先往往不知道哪个问题对眼前的这位应聘者是有效的。
不过,方法总比问题多。我看到,很多面试官用下面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方法是按图索骥。首先,在审视简历时,会粗略地给应聘者一个能力定位:经验技能是否和职位对口,是否有潜力发展更多技能,是否在动机方面存在问题。然后,找出值得肯定的点(需要在面试中进一步验证),并找出否定或者存疑的点(必须在面试中排除)。这些“点”,就构成了初始问题列表。
在面试过程中,当应聘者介绍项目经历细节时,面试官也会找出肯定的、否定的或者存疑的点,补充问题列表,立刻求证。
所以,面试官的提问,并非按照简历的内容逐条进行,而是选择与职位要求有关的,来做验证或排除。
第二个方法是随机抽样。尤其在考查知识技能时,这个方法应用最多。要考查的能力点很多,一般面试官会先把它们归类,然后在每类中抽一两个典型问题出来。如果应聘者的回答暴露了不足,面试官会多扩展一下那个问题域,验证一下是否整类能力存在问题。
小提示:
如果你一个知识点没回答上来,不要慌,寻找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与之最相关的一类,告诉面试官,避免面试官仅以一个点的不足误认为你整块技能不够。
问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面试官一旦开始提问,成组的问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下面,我们来仔细看一种问题的逻辑关系:分层。
在这种分层问题模式中,面试官以考查经验或者技能开始,首先问一系列表层事实,来“扫描”你的知识面和经验范围,而不是马上就想进入细节。比如“你会写 SQL 查询吗?”这层问题的回答,就要简洁精炼,不要有过多的细节,否则你会显得抓不住重点。另外,你可以用技术词汇,体现你的专业性,不用担心对方听不懂。而且,你还可以顺便扩展一下回答的范围,这有利于面试官全面地了解你。对于上面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回答可以是:“会,之前做 MySQL 开发时,写过两年的 SQL,还做过数据库调优。” 这是第一层:表层事实。
第二层,深度细节。在面试官基本了解了你的经验面和技能体系之后,就要挑一些职位需要的关键技能问深度细节了。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你的能力高低;二是判断你的潜力和动机。比如:“能说下你做过的数据库调优细节吗?”“还有什么呢?”“这个的复杂性是什么?”“你这个做法有什么创新吗?”
这些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基于过去的行为(行为面试法)。你也要用经历去作答。一般的回答,是只停留在原则上,而让人眼前一亮的回答,是会用具体事例描述细节的。这样面试官才能了解你真正的做法、想法、质量,而不是认为你在照本宣科。
在细节的描述上,可以使用STAR 法则,即 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 Result(结果)。情境指要解决的问题和背景;任务指要承担的责任和角色;行动指方案和做法;结果指效果和意义。具体如何回答清楚技术问题,如何回答到位,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专门介绍。从这些细节中,面试官可以看出你的能力级别,还能体会到你的潜力和动机。
在这层,面试官可能会用些“小花招”。比如,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错误做法和不良影响,考查你在被挑战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冷静、理性作答;他还可能故意装作没听懂或者没记住的样子,让你重新再讲一遍,验证你的表达有没有进步,前后说法是否一致;很多情况下,面试官为了真正测试出你某项技能的极限,会一直问到你回答不上来为止。所以,即使有些问题你没回答上来,并不表示你不合格,这只是正常的能力测试而已。
第三层,在面试官充分了解了某段经历和技能之后,可能会继续问下一层的问题:感受和观点。这也是考查你的潜力和动机,包含事后的总结和改进有没有到位,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比如“这段经历你感觉最折磨人的地方是什么?”“你满意这个方案么?” “你学会了什么?”“为什么你当时要接手这个任务?”“你怎么评价你的队友?”这类问题很难回答。你的回答会包含大量的价值观、性格品质等信息,如果之前没有总结过的话,你的回答可能没有深度,而且如果只是表态的内容(比如“我为了团队愿意做任何事”),没有事例去讲的话,也不会让面试官感动和信服。
这三层问题,从专业或者技术问题入手,层层递进,能覆盖到应聘者素质模型的四层内容。对应关系如上图所示。
问题背后的意图
正因为面试官的问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并非孤立和没来由的,所以我们得到一个启示:碰到意外的问题,不要意外,先想下为什么面试官问这个问题。
碰到古怪的或者出乎意料的问题,可以利用前面的问题和自己的表现,分析为什么,以及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
比如,面试官在你回答完一系列关于项目成果的问题之后,突然问你:“你觉得你的同事能力如何。”你如实回答:“他们比我早进入项目 2 年,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然后面试官开始追问你:“那刚才那些项目成果有多少是你独立完成的?”你恍然大悟:刚才在表述成果时,说的都是你做出了什么,面试官怀疑你把别人的功劳说成了你的。如果在回答项目成果时,加上和同事合作的说明,就不至于被面试官追问了。
可以看到,只有了解了问题的意图,才能回答到位。这也是我们这个专栏的目的,后面的文章会就具体的问题类别,给出详细的分析。
总结
今天我们在应聘者素质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面试官如何考查应聘者的能力。面试,说到底无非是要在这个有限的时间段中,通过观察和提问来了解应聘者,发现适合职位需求的应聘者。在这一过程中,面试官会尽量地有的放矢,按照简历和项目介绍按图索骥,或者随机抽样。
而要回答好各种面试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面试官问题背后的提问意图,以便可以抓住面试官的考查重点,不失时机地展现我们的能力。
思考时间
今天,我讲到了一个三层提问模型,分别是“表层事实”“深度细节”,以及“感受和观点”。这里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你可以用自己做过的一个项目任务,试着回答下这几个问题吗?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用到了哪些新的技能或者工具?(表层事实)
你是如何用这项新技能或者工具完成任务的?(深度细节)
你如何和同事合作的呢?请用一个事例说明一下。(深度细节)
这个任务中,你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是什么呢?(感受和观点)
什么因素,是你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呢?(感受和观点)
今天就到这里,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面试感受和建议,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
最后,感谢你学习今天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