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太阳出来,就没有鬼了。”秦书田这样告诉埋怨自己把她也变成鬼的胡玉音。看表情,胡当年应该是没听懂,但似懂非懂的她在心里可能对周遭发生的一切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看完《芙蓉镇》,165分钟版本,心情很不好。尽管电影已相当克制,就像流水熨贴过往一样娓娓而述,但那些煽动仇恨的运动、把人变成鬼的堂皇,仍然让人愤怒不已。有多少人还记得半个世纪前发生在神州大地上可谓空前难说绝后的事情,包括很多亲历者受害者都选择了遗忘,真的是民族之大不幸。
谢晋有此篇足以独步影史,当年刘晓庆和姜文怎么可能不火?忽然就想反驳:谁说中国没有好电影呢?看过《红高粱》《活着》,就会知道当年小谋子还是理想青年一枚,龅牙的巩俐真让人动心,葛小优还是首位戛纳华人影帝;有了《孩子王》《霸王别姬》衬底,陈凯歌也算才华横溢,独占一席之地;还有《小武》《阳光灿烂的日子》《暖》《颐和园》《盲井》等等,甚至包括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哪一部差了?只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江郎才尽,说不尽的悲伤啊。
说到底,始终关注人的命运悲欢,古今中外都意味着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离开了这一根本土壤,或逢迎或招安,就会找不着北,自然不可能有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源源不断地呈现出来。
匮乏之因,仍在人心。给点太阳,就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