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来到了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这是自己来过的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内心的欢喜直接赶走了多天的疲惫。至于为什么要写下这片文章,大概也是一时兴起的缘故,可也是因为想要纪念那些在我生命里消失的实体书店。
过去,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书店。无论是商业气息浓重的书店,还是静谧安逸的街边小店,我都忍不住进去看看。记得去厦门旅游的时候,我和朋友在热闹的步行街逛得正开心,但眼前突然冒出了一个书店,于是拉着朋友就冲了进去,朋友进书店后就对我直报怨,说没见过一个人旅游还要逛书店的......
直到最近,自己在网上看到了北大的野草书店即将关门的消息,回到学校后想起自己在NKU里最喜欢的一家书店变成了黄焖鸡米饭,内心感慨万千,原来精神食粮还是这么的脆弱。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如此的喜欢书店。
不同的书店,不同的选择
不同的书店,就像不同的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从前,总喜欢去那看似琳琅满目的图书大厦,去看看图书世界里的新奇与热门,殊不知那些快餐的文化到底还是没有多少的养分。随着自己的成长,才渐渐明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美感,便喜欢留意路边那些看似冷清的书店。记得自己几年前与一家书店偶遇时,只记得进去以后什么都不愿去想,只有深深那里的书本所吸引。那里没有很多所谓的畅销书,更多的是一些文化历史书籍,在好奇的下,自己拿起了一本关于希腊文明的书,没想到拿起来便没放下,一直呆到了傍晚才恋恋不舍的从书店走出。也是从那时起,自己开始喜欢上了希腊文明。人们都说环境塑造人,让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类比于书店也是一样的吧,我想这也就是书店的魅力了。尽管网购图书让人们也能时时刻刻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但对书的怦然心动的感觉,也许只有在书店里才能更深切的体会到。
走进来是为了更好出去
作为一个北漂的人,我完全理解那种无论怎样拼搏都找不到归属感的感觉。尽管一次又一次的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却发现整座城市依然与我无关,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迷失在灯红酒绿里的喜怒哀惧,都让人惶恐而又无可奈何。每当想着这些的时候,我都会逃往一家书店,放空身心,只为一本书而来。其实最初也自己感到奇怪,不明白为什么会下意识的会选择逃到书店,后来渐渐明白,来到书店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面对自己。有时也会突发奇想,觉得书店是城市居民灵魂的充电站,人们的肉身在外忍受磨难与痛苦,每当肉身支持不住的时候,便来到书店,给灵魂注入灵力,以便让肉身在城市里继续挣扎。
在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消逝的今天,回想起自己童年泡在书店里的情形,内心真的只想感谢书店带给我的那些惊喜。就像养花,无论是放在花盆里还是花瓶里都可以存活,可不同的是,花盆可以有持续的养分,让花年复一年的盛开,书店就像那花盆,永远为人们保存着生命的养料,期待灵魂年复一年的升华。
愿与大家一同祈愿,期待着实体书店的觉醒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