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成(919-967),出身名门,祖上本是唐代的皇族宗室。在唐末战的时候,李家从苏州避乱迁至营丘,营丘大约在今山东淄博高青境内。所以大家又称李成为李营丘。
李成博学多才,胸有大志,哎——注意没?历史上好多画家就死在这两句话上。譬如:徐渭、唐寅、石涛等等,因为书画艺术在古代不是一个专业,是‘文之余’,是小道。作为一个男人应该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能老在家写写画画呢?
各位,今年我打算再更一天,就不更新了,因为我手持裁纸刀闯江湖去了,明年再说。
我觉得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悲观绝望;二、踌躇满志。你悲观绝望,若走不出来,最终抑郁而死。你踌躇满志,令人失望的概率远大于志得意满的概率,最终也会抑郁而死。最好是人事往来,随缘深浅。此生的福报是由前世决定的,今生的努力,可能报在来生。所以当下无需纠结,放过自己吧。
当您痛苦万分的时候,又无处排解的时候,请对着镜子鞠个躬,大声说:爷,您今年(抽泣一下)太辛苦了!……
李成大师,生不逢时,一生不得志,于是每天纵酒书画,最终醉死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享年49岁。除了留下画作外,还著有「山水决」。历史上,画家们的命运为何如此相似。
李成师承五代的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他在世的时候,他的画作就被称为天下第一了。
元人黄公望说:“近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道:“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李成的画风,当时风靡齐鲁大地,影响了北方山水画坛。虽画格独到,名重当时,但李成似乎对专业画家这个工作不太感兴趣。他说:“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你看他把绘画只是当做业余爱好,他想治国平天下啊!
他死后,到了北宋中期,声名更响,慈圣光献皇后非常喜欢李成的画,(慈圣光献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父亲为曹玘)。于是买了大量李成的画贴成屏风,李成山水画的影响由宫廷之外逐渐波及朝廷上下。再加上几个超级粉丝郭熙、许道宁、王诜等,拼命的点赞,以至于李成的画风靡全国。
从这一点上来说,古人的艺术教育普及的好,素质也高。
追星一族的狂热和市场的繁荣促成了李成的假画很多。后来李成的后代回购李成画时发现了不对劲,真迹哪去了?连米芾都看不下去了,他在《画史》中说:“李成真迹见两本,伪见三百本”, 流传至今的《茂林远岫图》,《晴峦萧寺图》等,真伪尚有争议。
即使现在来看,李成的写实能力也是很强的,后人极难超越。但米芾聪明,他要创新,要托董源的古来改制,就对画坛主流李成下手了。
米芾在《画史》中评价董源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其作神品格高,无与比也。”米芾努力往一个自己制造的图腾幻影上靠,并竭力划清与“世俗”的界限。米芾自称“无一笔李成、关仝俗气”。米芾认为李成的造型能力强,但俗气,无笔墨情趣,是工匠画。
观米家山水,只见其烟雨云雾,迷茫奇幻,从头至尾全是墨点,有投机取巧之嫌。米家山水现在流传的只有他儿子米元晖的作品。这种风格不同于精工慢写的院体画,有墨无笔,无勾无皴,这是没有造型基础的笔墨游戏。即使米芾是书法大师,八面出锋,八面玲珑,但我不喜欢这种自以为很聪明,投机取巧,踩踏别人彰显自己的人。
这次分享的是李成的「晴峦萧寺图 」绢本 111.4×56厘米 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
画的是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近似短披麻,但积墨不厚,显的清爽。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树法精绝,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一派的作品。
临摹用绢,小狼毫。积墨,要等干了,积多遍。目的是为了丰富,积墨要的是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第二遍的笔触不能完全按照第一遍的笔道再走一遍。
生活不易,幸好我们还有古画来临摹。太平盛世,坐在家里安心画画,已经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