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总有些人认为产品经理就是不断的去实现功能,不顾功能的使用者而不断去堆砌。而这产品就理所当然的显得尤为笨重,且变得非常的臃肿。这些吃亏不讨好的事情然而我们还乐此不疲的做着。归根到底是根本没有了解产品经理的职责。而一个很大的悖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相信大多数产品都会对此并不感冒。因为人人,所以我们就变成了画产品原型的工具。因为人人,我们就不会去有更多的思考。因为人人,我们就判断不出真伪需求……
下面是我个人在做项目时候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只是个人建议):
产品初期形态应该思考三个方面:为什么做?怎么做?如何做?
为什么做?
基于为什么做,其实就是我们的产品定位问题。要思考我们整体的产品计划是什么?我们是基于抓住了那个角度来拓展我们的产品形态?我们能够解决用户的哪些需求?
我之前做一个智慧社区的项目,基于小区软硬件服务,基于周边购物打造一个小区生态电商产品。其实就是解决用户的生活需求:让生活更方便,社区更智能。实际上抓住的是用户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我们解决需求实际上是需要真正有效的。能真正触达用户。去年有一款产品(为了解决下班不用吃外卖,用户能够购买到精挑细选的食物,不用再对食物进行精加工)基本上没有人用,方便的只不过是缩短了做菜的时间,但是吃完饭后还是收拾锅碗瓢盆,一样的繁琐。所以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还不如外卖来的方便。
所以实际上只有我们解决了用户根本的需求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
在当意淫以为解决用户需求之后,我们就得去看市面上的同质产品有多少?他们的市场影响力有多大?这用户人群有多少?我们的切入点怎么来做?
之前做智慧社区,我们调研全国几家做的比较大的社区硬件公司。因为市场上的涉及电商+硬件构建社区的产品同质化非常少,我们也认真调研,边调研变走访用户,和各年龄层次的用户聊天,以妇女主妇为主。只有抓住精准的用户人群访谈。该访谈才行之有效。
怎么做?
解决上面为什么做?我们接下来就着手怎么做的问题。可以将怎么做分为两部分:调研报告输出和竞品分析。
调研报告:将上述进行的调研分析做成报告输出,向上级通过数据输出该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基本上上级会有他们的想法,但是这起码是我们做产品输出的可行有效的方案。
竞品分析:做竞品分析很多产品都只做了皮毛的分析,仅仅是针对功能交互做些分析。其实个人觉得真正的分析应该遵循80/20法则。从基础结构分析和核心策略分析来进行有效的分析。类似于一根树,真正的核心都在根上,根的发达决定树的质量。(这里不再赘述竞品分析的案例了)
如何做?
在经过一番分析之后,经常看到某些产品童鞋就开始做原型。这是在产品工作中十分忌讳的。一般做产品的时候,开始做第一步的时候应该看到后面的三步。个人开始搭框架的时候,一般是根据“门户层”、“系统层”和“api”来梳理整体产品框架。
在了解整体框架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梳理各个模块了(根据用户需求加上产品思路)。所有模块的功能点及其流程就应该很明晰了。什么四级流程图、状态扭转图等等,相信都能明白。所有流程图都应该有起始点,谁参与的?结点在哪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闭环,此闭环不是回路和死胡同。剩下的也不用多解释了。
原型在我看来是最不重要的。原型是最终输出的产物。原型我建议用线框图,少些交互。每一次的原型都应该考虑其发生的状态(即为逻辑)。逻辑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所谓逻辑,三句话解释:
聚类 就是把你见到的任何事物, 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递归 把你遇到的 任何事物, 用不同的排序规则 进行 排序
因果 把你遇到的任何事物,用不同的视角思考它们之间的因果
理清楚这三句话,所有的逻辑都能搞定。
剩下的数据分析加上版本迭代了。之后将为大家介绍个人迭代方法。
欢迎大家吐槽和评论。个人微信号:xiaoteng123456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