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的疑惑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迎来尾声。解放军猛冲猛打忙着抓俘虏,而敌人则慌乱地四散溃逃。

安徽萧县张老庄,当时是华野4纵11师后方医院的所在地。10日上午的时候,突然有一队官兵闯到村口,拦住一位老乡打听:

“这庄上有解放军吗?”

当时淮海战场上,解放军华野、中野数十万大军集结在一起,衣服样式五花八门,老百姓也不大分得清。不过见来人慌张神色,提问也躲躲闪闪,老乡一下就明白了,这八成就是敌人的逃兵,便随即应付到:

“这周围几十里路内的每个庄上都有解放军。”

来人一听就紧张起来,拿出一枚金戒指,央求老乡:“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们在这里,特别是解放军。”

老乡接过戒指连连点头,但转身就跑去了4纵的后方医院,向哨兵报告:

“村外来了11个蒋军,你们赶快去抓。他们害怕解放军,叫我不要说,还送我一个金戒指,我现在交公。”

当时后方医院就两个年轻的哨兵战士,听到老乡汇报,两人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悄悄绕到敌人前进道路的前方埋伏起来。等那伙蒋军一到,两位小战士一前一后从路边突然跃出,挎着卡宾枪对着为首军官喝到:“放下武器,你们已经被包围。”

这伙逃兵本来就人困马乏,士气低落。一见到解放军心理防线瞬间崩溃,吓得赶紧把武器一扔,连声喊投降。

两位小哨兵俘虏数倍于己的敌人,立下奇功一件,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只是几经审问,这伙俘虏里也没有审出什么大官。但其中有一个人行为举止非常怪异,他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口袋里装着的东西却没有一件寻常的:进口的香烟、巧克力、牛肉干、派克金笔。

而且此人情绪波动很大,趁着看守不注意,拿起一块石头猛砸自己的头部,顿时血流满面。这样的场面,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医护人员赶忙上前抢救。也正是在这个当口,俘虏中有人惊慌之余竟然脱口喊出:“不好了,杜长官要自尽!”

杜长官?从被俘的那一刻起,杜聿明整个人就垮了。他本就是带病上阵,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都是长年痼疾,再加上一个脊椎炎,整个人都虚弱地不成样子,平时连最基本的站立都很困难。更何况现在又做了俘虏,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精神上是最绝望的。

杜聿明是一个骄傲的人,20岁时随军东征陈炯明,率领敢死队率先攻下淡水城,可谓少年得志,一战成名。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又从长城脚下一直打到滇缅战场,曾指挥王牌第5军血战昆仑关,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击毙日军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中村正雄临死之前在日记中写到:“我曾经率领21旅团在日俄战争中击败过俄国人,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们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强的军队。”

杜聿明外表书生气很浓,但作战风格强悍,不怕死,敢拼命。远征军时期,他的这种气质更是极大地影响了麾下的将士,因此总能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胜利。同古会战,新22师正是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与日军血战半月,大战12场,最终取得以少胜多的空前胜利,连英军盟友都直呼不可思议。

可到了解放战争怎么都变了。先败东北,再败淮海成为阶下囚,这是杜聿明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什么名将,什么英雄,转瞬之间就成了过眼云烟。直到在功德林里,杜聿明仍然不甘心,他一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曾经风光无限的自己,为何这一次会一败涂地?

一遍又一遍的战场复盘,和功德林里的同僚们反复讨论,杜聿明最后给自己的失败找到了两点原因:

第一:上级无能

杜聿明当年空降淮海,名义上为副司令,全权指挥全军,但实际上扮演的还是“救火队长”的角色,负责给人收拾烂摊子。而留下这烂摊子的人,一个是刘峙,另一个就是老蒋。

刘峙绰号“福将”,实则庸才一个,老蒋选择让他坐镇淮海,只图他忠心耿耿而且能听话。只不过这位三军主帅一到淮海,就把数十万大军一字排开,摆在徐州到蚌埠200多公里的铁路两侧。这样布阵的后果就是几个主力兵团表面上看似连在一起,实际上各自为战。加之指挥混乱,只要一处被打,其余友军根本不敢救援,只有仓皇逃命。

而且为了转移自己在连云港私设盐店积累的财产,刘峙还耍了个小手段,命令本已撤退的黄百韬第7兵团在新安镇等待44军前来汇合。正是这白白耗掉的两天,直接导致黄百韬兵团被急速南下的华野追上,最终全军覆没。

刘峙的糊涂指挥让老蒋懊悔不已。他本想让白崇禧接替刘峙,不曾想白崇禧在看到徐蚌的兵力部署后撂下一句话:

“不去,此等兵力部署神仙难救。”

比起白崇禧,杜聿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从东北赶到淮海他才发现大局已定,唯一的办法只有弃军保帅,80万大军能撤出多少就撤出多少。

关键时刻,又是那位蒋校长习惯性地战场微操,谁都舍不得。先是勒令杜聿明救援黄百韬兵团,再是下令替黄维兵团解围,结果最后两个兵团非但一个没救到,还把本来有机会脱险的杜聿明搭进去了。

一个留下烂摊子的刘峙,一个不擅长军事却偏要遥控指挥的蒋校长,作为一名主帅,杜聿明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对错误的命令依然执行不误,终于被自己的愚忠推进了火坑。哪怕最后心里还在敬畏那位曾经的校长,杜聿明也不得承认:

“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怎能不败?”

第二:内部出卖

被俘虏后,杜聿明曾向看管自己的华野4纵机要参谋苏荣询问:“为什么不管我如何排兵布阵,粟裕总能抢先一步,在关键的时间、地点及时出现,让我所有的计划全部失败?”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杜聿明很多年。想到最后,杜聿明只能把原因归咎于一点:不是粟裕用兵如神,而是内部有人出卖了自己。

当年淮海战役,蒋军三个主力兵团包括杜聿明、黄维、黄百韬。其中黄百韬兵团被围,除了刘峙的糊涂指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战役打响后的第三天,何基沣、张克侠在贾汪起义,让徐州东北大门洞开。华野3个纵队迅速通过起义部队防区,直插陇海路,攻占曹八集,彻底切断了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

而另一边的黄维更具代表性,他被包围时手中兵精粮足,完全有能力突围。但偏偏就在最关键的时候,又是廖运周率领110师5000多人战场起义,直接导致黄维的突围计划破产。

淮海战役,明面上是双方百万大军的捉对厮杀,实际暗地里也风云涌动,精彩的谍战戏码往往成为战局的关键突破口。杜聿明是深知解放军谍战厉害的,因此在联想到黄百韬和黄维结局后,他自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内部给出卖了。

而且,杜聿明还有一个严重怀疑的对象—郭汝瑰。他曾在回忆录中写过这一段话:

“顾祝同他们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报告这一方案,觉得争也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介石的宠信。”

杜聿明最先怀疑郭汝瑰,是因为经他之手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明显漏洞百出。要是顾祝同、何应钦制定出这种战略,杜聿明可能也就认了,因为这些所谓的高层一向“不太高明”,但换成郭汝瑰,杜聿明可就不认。

杜聿明在出征前向老蒋告了一状:

“在我军中,我就够清廉了,但是郭汝瑰居然比我还清廉,他一不要财,二不要色,家里只有简单的几样家具,并无豪华的装饰,沙发打满了补丁,吃饭居然没有肉,简朴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所以我推测他一定是地下党!”

老蒋听后勃然大怒:“你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官员贪财好色?郭汝瑰省吃俭用,保持廉洁的作风,他应该被表扬而不是被质疑。”

老蒋信任郭汝瑰,除了他一向表现良好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背景纯正。郭汝瑰是川军名将郭汝栋堂弟,黄埔五期毕业,抗战期间屡立战功,因为出色的参谋能力获得陈诚的赏识,被纳为心腹,解放战争期间更是一年三迁升为作战厅长。

一个出身将门的黄埔生,天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参与重要战略谋划的心腹,却因为一个破沙发被杜聿明怀疑成卧底,也难怪蒋介石不给爱将面子,狠狠批了杜聿明一顿。

但即便如此,杜聿明还是没有打消顾虑,甚至一辈子都带着疑心。

事实上杜聿明的猜测是对的。郭汝瑰不但是我军安插在敌人内部最大的卧底,也确实及时传递出了杜聿明关于淮海战役的相关情报。但有一点杜聿明却不会知道,郭汝瑰传递出来的这个绝密情报,粟裕却没有相信。

淮海战役中期,黄百韬第7兵团全军覆没,企图东撤的黄维第12兵团又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双堆集,整个淮海战局进入了最紧张也最复杂微妙的阶段。

当时身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的粟裕,眼睛死死地盯着困守徐州的杜聿明30万主力兵团,他相信以当前战场的局势,杜聿明绝不会坐以待毙,很有可能会选择放弃已成孤城的徐州。而杜聿明最有可能的撤退路线就是沿津浦路西侧南下,这样既能与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做呼应之势,也可以顺势向西解黄维之围。

但正当粟裕准备将华野主力调往津浦路沿线守株待兔,阻截杜聿明集团的时候,西柏坡却送来了一封绝密的情报,内容让粟裕大吃一惊。情报证实了杜聿明兵团要从徐州突围的计划,但路线却不是津浦路,而是向东南方,走淮阴、淮安一线,直接向南京方向撤退。

两淮地区水网纵横,大兵团根本无法快速行军,机械化部队在河叉烂泥里更是寸步难行。粟裕说服不了自己,杜聿明不是刘峙那样的军事庸才,他打过太多逆风仗,经验充分,且素来以谋略著称,绝不会给自己选择这样一条下策。

一边是被定义为“准确无误”的绝密情报,一边是军事家的战略自觉和对自己对手习惯的判断,粟裕从未如此犹豫过。此时华野的兵力已经运用到极限,不可能封堵杜聿明的两条撤退路线,只能集中优势兵力部署一路。对于粟裕来说,如果判断错误放走了杜聿明,不只是贻误军机,更会影响到整个南线决战,决定淮海战役的最终胜负。

无数次心理博弈后,粟裕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放出两淮,将华野主力部署在津浦路西侧。而事实证明,粟裕的判断完全正确,杜聿明放弃徐州后,全军往西撤退。粟裕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果断命令华野各纵队全力追击堵截杜聿明兵团,最终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成功对其实现合围。

粟裕的自信和果断,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大功。如果换成其他主帅,谁又能保证自己会有如此的勇气,放着到手的情报不去相信。

直至多年后真相才浮出水面。当时郭汝瑰送出的情报,确实是作战厅制定好的最后方略,作战命令也正式下达给了杜聿明。但当时杜聿明根本信不过郭汝瑰,更不愿意执行他的方略,便再三要求老蒋尊重自己沿津浦路西侧南下的决定,而且为防泄密,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表面上仍是执行走两淮的命令。

不得不说,杜聿明的这招障眼法是十足的高明,只是可惜他的对手是粟裕。

1981年5月杜聿明病重,弥留之际,他最后的心愿就是一定要见到郭汝瑰。

看着曾经亦敌亦友的郭汝瑰,杜聿明问出了那个困扰自己半辈子的疑问:“我的时日无多,今日只想知道一件事,当年你是不是卧底?”

而郭汝瑰只是微笑地握住他的手,说了一句:“不必执着于此,当年我们仅仅是立场不同罢了。”

直到最后,两个人的心境也是完全不同的。杜聿明是功德林第一批特赦的人员,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新社会的生活,但心里仍挂念这旧日的恩怨。而郭汝瑰其实并没有那么幸运,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他的潜伏经历一直没有向外透露,待遇只是按起义人员对待。

功绩不为人知,荣誉不能加身,这可能是大多数潜伏英雄都经历过的。但是正如郭汝瑰回答杜聿明的那样,除了信仰之外,其他的何必执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